不同来源竹节参化学成分及其DNA的RAPD分析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不同来源竹节参及其混用的近源种进行样本采集,研究其化学成分的组成,主要活性成分-总皂苷的含量,运用HPLC—UV指纹图谱明确各品种化学成分的异同,同时对其DNA进行RAPD分子鉴定,从基源上鉴别不同近似种。找到区分不同源竹节参的特异性条带。为中药竹节参的优选提供参考。  方法:(1)采集不同产地竹节参。(2)通过萃取,大孔吸附树脂,正向硅胶,反向硅胶及制备高效液相等手段,实现对各种竹节参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3)运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测定竹节参各近似种的总皂苷含量。(4)采用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研究不同来源竹节参指纹图谱的区别,作相似度分析,并通过对照品对其主要色谱峰进行确认。(5)运用CTAB法提取各品种竹节参总DNA。(6)对总DNA进行RAPD多态性分析,找出不同来源,不同品种竹节参的分子差异。  结果:(1)样品采集显示,不同产地存在竹节参、狭叶竹节参、羽叶竹节参以及过渡品种。(2)分离出人参皂苷Re、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竹节参皂苷Ⅳa,竹节参皂苷-2(PJS-2)这五个主要的化学成分。(3)通过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测定出竹节参各近似种的皂苷含量,结果显示,竹节参各近似种皂苷含量差异不大,均在178mg.g-1至230 mg.g-1之间。(4)建立不同竹节参近似种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标定了其主要色谱峰,初步明确近似种间主要差异化学成分。(5)通过 RAPD分析,找到了不同源竹节参的特异性条带。  结论:竹节参存在竹节参、狭叶竹节参、羽叶竹节参以及过渡品种的分布,其化学成分主要有人参皂苷Re、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竹节参皂苷Ⅳa,竹节参皂苷-2(PJS-2)五种,含量在200 mg.g-1左右。不同产地竹节参在基因形态已经出现了衍化差异,但差异不大,未发现特异性DNA。
其他文献
盐酸非洛普(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DDPH))是根据钙拮抗剂verapamil和钠通道阻断剂mexiletine的结构特点合成的一种新型化合物,已经证明
该研究以石杉碱甲为模型药,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为载体材料,以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研究考察了石杉碱甲微球不同剂量γ-射线辐射后的无菌检查、稳定性检查和释药行为.研究表
益心通脉合剂为医院用于治疗胸痹心痛、气虚血瘀、痰浊瘀阻证候者的经验方,现代临床用于冠心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为方便患者用药,课题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对益心通脉合剂药学部分进行了研究。试验根据处方功能主治及各药味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拟定了制备工艺路线: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筛选法对川芎、薤白芳香水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用
抗肿瘤抗生素力达霉素(Lidamycin,LDM,又名C-1027),是从中国湖北省潜江县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链霉菌(StreptimycesglobisporusC-1027)代谢产物中筛选得到的一个新的大分子蛋
研究人维甲类化合物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将维甲酸和香豆素用酯键连接在一起,合成了3-乙酰基-5-羧基-7-维甲酰氧基香豆素(维甲酰香豆素:XSP4-12B).希冀这种将两种化合物简单地化
该论文首次地列当属(Orobanche)植物欧亚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进行了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学的初步研究.从中共分离到了九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分析、光谱学解析及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经济的发展日益显现,电子商务在这样的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发展地位。中职学校对于中职教师教学情况上,提出了教师要在随经济发展的要
沈阳黄金学院基础部和机电系跨系联合,实行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合作攻关,研制成功新型标准筛振筛机.这种新型振筛机摒弃了齿轮传动和键击层筛的传统结构形式,采用高频振动和控制变频
鸡血藤总黄酮,是从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总称,近代研究发现其对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均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本文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漫长,需要长期服药的特点,在普通制剂的基础上,进行鸡血藤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改善鸡血藤总黄酮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再将其制成微孔渗透泵控释片,为临床治
木芙蓉叶为部颁法定药材,我们从木芙蓉叶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波谱数据分析,结合化学方法鉴定了结构,它们分别为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 ,Ⅰ)β-谷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