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芳香化酶基因多态性和十一酸睾酮药物避孕差异相关性的研究 二、利用米非司酮药物建立小鼠子宫出血模型的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409198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上仍没有一个临床上正式推广使用的男性避孕药,研制安全、有效、可逆和能广为接受的男性避孕药已经是当务之急。睾酮作为男性激素避孕药物进行系统研究,迄今已有三十余年,在已经完成的多项男性激素避孕的临床实验研究中,睾酮(或其衍生物)作为一种甾体药物应用于男性激素避孕,单独或配伍使用雌激素(和/或孕激素)类药物,取得了很好的避孕效果,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男性避孕药物。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人体对这类药物的反应具有多样性(药物反应存在着群体间和个体间的差异),可以观察到这类甾体药物对精子的抑制情况(如抑制精子发生的程度和显效时间的快慢等)在不同的人种间和个体间以及个体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在临床实验中观察到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负反馈调控作用,睾酮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较雌二醇弱得多,外源性睾酮主要通过芳香化酶作用转化为雌激素从而在垂体中发挥作用。此外,临床中发现的芳香化酶功能缺陷患者激素水平的表现也支持这种调控方式,这些患者共有的基本表型就是体内检测不到雌激素,但睾酮和促性腺激素的水平高于正常。因此,有理由认为睾酮在中枢神经系统芳香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雌二醇,对下丘脑和垂体起负反馈抑制作用导致FSH和LH分泌减少,LH的减少影响Leydig细胞合成睾酮,并最终引起精原细胞发育和精子排放障碍,是男性使用外源性睾酮激素避孕中抑制精子发生的根本原因。由于睾酮抑制精子发生的作用是男性生殖内分泌调控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雌激素在男性生殖内分泌的负反馈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芳香化酶,一个催化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关键酶,是本研究的兴趣所在。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产生的效果不是完全相同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都有可能产生和影响人体对药物反应的多样性,而这种差异首先是具有遗传差异基础的,是由于药物本身在不同个体体内活化、代谢、清除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通过研究遗传多态性与个体对药物敏感性或耐受性之间的相关性,可以阐明遗传因素对药物效用的影响,从而为医生针对性的用药和药物的开发提供指导和依据。因此认识和阐明甾体药物反应群体和个体间差异产生和影响的机制,不仅对于提高药物作用的效果及未来个体化用药,同时对于揭示和完善甾体激素在人类生殖、发育和代谢中的作用机理以及男性生殖内分泌调控的具体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目的在于从基因组水平探索芳香化酶基因多态性和睾酮药物避孕中药物反应多样性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研究这种相关性产生的机制。方法:利用参加十一酸睾酮酯(TU)避孕有效性的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的150名有生育史的正常中国河北两个地区汉族成年男性志愿者,对其中一组50名男子利用DHPLC和测序方法检测了CYP19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CYP19基因的9个编码外显子和PI.f及其各自上下游100~200bp范围序列共约7kb范围。对检测到的SNP位点进行相关表型的关联分析,并在另一组人群中进行了关联关系验证。对CYP19基囚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了单体型界定和单体域分析,并进行表型的关联分析。对于发现的显著关联位点和区域通过核酸蛋白质结合反应对具体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结果:在中国河北地区50名汉族男性中,检测出14个CYP19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其中有3个是首次检出,并与可检索到的人群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CYP19多态性位点在编码区出现频率较少,在非编码区则出现的频率较多,其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不均一,具有明显的人群差异性和种族差异性,并具有地区差异,提示芳香化酶的进化与环境因素相关。通过关联分析,人群的身高在位于intron 2和exon3的两个多态性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身高在GG和AA基因型间差距达4~5cm,P<0.05)。利用检测出的SNP位点,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界定了15种单体型,其中4种常见单体型的频率在人群中占81.8%,并且发现其中1种单体型与外源性睾酮抑制精子发生程度密切相关,在有精子组和无精子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进一步单体域分析中,发现位于脑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区域内的两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AC与外源性睾酮抑制精子发生程度密切相关,在有精子组和无精子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体型AC个体更容易完全抑制精子的发生;通过蛋白质核酸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发现其中一个位点附近区域序列可以和脑组织细胞核核蛋白提取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芳香化酶基冈的多态性在人群中存在种族和地域的明显差异。该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位点5845A/G和5998A/G与身高密切相关,分别位于intron2和exon3中。芳香化酶基因脑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区域中的两个多态性位点组成的单体型AC与外源性睾酮抑制精子发生程度差异有关,认为芳香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外源性睾酮抑制精子程度差异有关;并且其中一个位点附近区域存在与脑组织细胞核提取物中的蛋白特异性结合位点,表明该区域含有与脑组织特异性转录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子宫内膜周期性的脱落、出血和再生是灵长类和其他月经动物特有的现象。人的子宫内膜是一个动态的组织,在宫内优势的内分泌和旁分泌环境的影响下,在适当时期未能受孕时,子宫内膜为准备下一次胚胎植入而经历一个极典型的大面积脱落、出血、修复、增殖和分化的循环,即存在一个反复的生理学损伤和修复重建过程。月经的状况直接关系着妇女的生殖健康。月经机制的研究受限于动物模型。可检索文献中仅有两个小鼠月经模型的报告,采用停止孕酮的注射或取出孕酮皮下埋植物模仿了灵长类分泌期黄体崩解所导致的情况。临床研究发现在黄体中晚期服用米非司酮常(Mifepristone,RU486)能促使子宫内膜脱落、出血,诱导月经提前出现。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米非司酮建立小鼠子宫出血模型。方法:成年雌性去势NIH小鼠在花生油诱导蜕膜化后,给予米非司酮灌胃,间隔8小时检测形态学和血清激素水平至给药后48小时,并利用阴道细胞学检查监测出血状况。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VEGF在出血不同时程中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蜕膜化子宫内膜在给药后16小时崩解严重,24小时脱落,伴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在24小时出现再生,至48小时基本恢复。此过程中血清孕酮浓度保持不变,而雌激素浓度升高。VEGF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的腺体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在模型中子宫内膜出血的初期(8h)、高峰时期(16h和24h)以及修复期(32h)表达量较高。结论:人工诱导蜕膜化后的小鼠,利用米非司酮模拟孕酮的药理撤退,能够成功诱导发生月经样的改变。VEGF检测结果提示VEGF在子宫发生出血和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根据 40kt/a硫酸系列的 30m2 沸腾炉产出焙尘含硫高的问题 ,提出了在入炉锌精矿原料中配入高锌渣的生产方案 ,回收高锌渣和减少焙烧矿杂质含量创造的效益
本文根据数字油田的概念和建设要求,要实现资源集中管理和共享,就需要一套管理严密和技术可靠的统一用户身份系统,介绍了统一身份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原油田在采用统一
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对于它的病理过程及治疗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一大难题。肿瘤的生长发展涉及到多个生理阶段,包括无血管期、血管生成、血管期等。肿
γδT细胞是不同于αβT细胞的一群T淋巴细胞,其表面表达由γ链和δ链组成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在抗原识别和免疫应答中处于特殊的地位。由于γδTCR的有限多
<正>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举办内高班不仅仅是教育教学问题,同时还涉及新疆的历史、文化、语言、风俗以及国
在桩靴上拔分析中,提出了将上拔阻力分为桩靴上部阻力和桩靴底部吸力的概念,通过数值模型模拟了多种加载条件和不同桩靴贯入深度时桩靴周围孔压的消散规律和桩靴上拔阻力不同
以"几何约束互相关"模型为基础,将迭代高程等效成"半全局影像匹配"方法中的左右视差,通过匹配代价的聚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多基线立体影像匹配方法 GC~3-P-SGM,并给出了其具体匹配步骤和处理流程。利用天绘一号卫星影像数据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匹配性能和匹配精度。
围绕争创世界一流企业这一重大命题,全面梳理总结中国煤炭企业在争创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进程中所具备的四个优势,以陕煤集团为例分析了煤炭企业争创世界一流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ttempt at the application of catastrophe theory to the stabilityanalysis of J-controlled crack growth in three-point bending specim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