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子自组装及分子间协同组装已广泛涉及纳米科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物理化学等领域,包括纳米颗粒、小分子、低聚物以及聚合物的自组装。通过分子自组装可以在纳米级尺度上组装形成高度结构化的材料,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以及环境安全性,这些材料在纳米科学领域及生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脂质体即为典型的分子自组装体,当分散于水中的磷脂分子浓度超过其临界聚集浓度(CAC)时,经搅拌后两亲分子的亲脂基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7314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自组装及分子间协同组装已广泛涉及纳米科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物理化学等领域,包括纳米颗粒、小分子、低聚物以及聚合物的自组装。通过分子自组装可以在纳米级尺度上组装形成高度结构化的材料,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以及环境安全性,这些材料在纳米科学领域及生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脂质体即为典型的分子自组装体,当分散于水中的磷脂分子浓度超过其临界聚集浓度(CAC)时,经搅拌后两亲分子的亲脂基团和亲水基团会自发自组装成高度有序的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封闭结构。脂质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以及可以包封亲水性或疏水性药物的优良特性,因此,已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载体、化妆品以及食品等行业。然而,磷脂分子自组装结构由于易聚集、易融合等因素稳定性较差,使其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等用途受到限制。因此,通过有机/无机物修饰脂质体,以提高其稳定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可以看到,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两步法”的修饰方法,在脂质体外表面进行有机硅氧烷的外部沉积法或预先制备SiO2纳米颗粒再进行沉积,操作步骤繁琐且未深入探究分子组装行为。基于以上现状,受到自然界硅藻生物二氧化硅壳层独特结构的启发,本课题组利用“内部界面限域法”一步协同组装构筑功能性人工硅藻材料,并进一步探究外源分子与磷脂双层的组装机理。具体而言,本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将有机硅氧烷APTMS引入磷脂双层内部,经原位水解-缩合过程形成SiO2薄层,协同共筑形成APTMS-人工硅藻材料。利用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静态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方法辅助研究,以探究APTMS与磷脂双层相互作用的机理。在分子水平上,借助循环伏安法(CV)、阻抗谱(EIS)、π-A曲线等技术对APTMS-人工硅藻材料的构筑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经过试验探究表明,所制备的APTMS-人工硅藻材料稳定性增强、可压缩性降低,可将其作为长效稳定的药物载体应用到药物输送以及缓释等方向。(2)此外,为作为药物递送良好载体的脂质体提供合适的基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有研究人员指出,水凝胶可改善脂质体的机械稳定性并能够实现在特定刺激响应下靶向释药的功用。将制备得到的APTMS-人工硅藻通过物理复合方法负载于具有温敏性的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三维网格当中,形成APTMS-人工硅藻复合水凝胶。利用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分析仪以及静态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方法辅助研究,以探究APTMS-人工硅藻复合水凝胶的温控缓释性能。分析结果显示,从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图片中可以看到,APTMS-人工硅藻很好地负载于PNIPAM水凝胶的网格中,分布均匀有致,形成了 APTMS-人工硅藻复合水凝胶材料。通过Zeta电位分析仪以表征APTMS-人工硅藻与PNIPAM水凝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从不同样品的Zeta电位分布可以看到,APTMS-人工硅藻与PNIPAM水凝胶之间有良好的电荷相互作用,能够有效键合。进一步通过荧光光谱分析以探究所制备的APTMS-人工硅藻复合水凝胶的应用效果,从所测得不同温度下的荧光光谱强度分析来看,当温度高于PNIPAM水凝胶的相转变温度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说明所包含的模拟药物大量释放,这就表明所制备的APTMS-人工硅藻复合水凝胶具备良好的的温控缓释性能,能够应用于经皮释药等医药方向。(3)基于以上研究可知功能性硅氧烷与磷脂双层相互作用的大致模式,一般而言,功能性硅氧烷于磷脂双层疏水区域进行水解-缩合反应形成Si-O-Si薄层,在加固脂质体的同时,能赋予脂质体一定的功能性,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兼具稳定性和功能性。因此,本部分工作选择尾链带有不同功能基团的有机硅氧烷MAPTMS、TEOS作为硅源,分别将其引入磷脂疏水双层中一步协同组装构筑MAPTMS-人工硅藻、TEOS-人工硅藻材料。借助荧光光谱分析、电化学工作站、L-B拉膜机以及GROMACS软件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表征,经过实验数据与分子模拟数据比较分析,分别探究三种有机硅氧烷(APTMS、MAPTMS、TEOS)与磷脂双层协同组装构筑机理及其界面行为异同。根据以上探究,能说明TEOS、APTMS、MAPTMS三种不同的硅氧烷与磷脂双层相互作用的模式和机理,这为功能性硅氧烷与磷脂双层相互作用提供了普遍的规律。并且,指出了所制备的三种功能性人工硅藻的应用范围和前景,这对后续的功能性人工硅藻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本研究内容为提高传统脂质体机械稳定性、刺激响应性药物缓释系统脂质体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提供了有效帮助,这将有助于功能性人工硅藻材料的生产及刺激响应性药物缓释系统的开发。
其他文献
传统的灌注桩后注浆法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作为胶结材料,向桩内注入水泥浆,使得桩端以及桩侧土体得到加固,从而间接提高了桩的承载能力。然而这种方法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施工技术和专用的注浆设备,并且还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简称MICP)注浆技术,这样的注浆技术对环境无污染,并且具有快
随着汽车悬架减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对车辆的行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主动悬架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半主动悬架相比于主动悬架具有更加节能、成本更低的优点,其性能相比于被动悬架更优,其中典型的是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目前已有多款轿车采用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主要通过调节悬架阻尼大小改善共振区域的减振效果,但仅调控阻尼对悬架的减振效果改善有限,可采用增大簧载质量或降低悬架刚度等方法改善悬架减
中点钳位型(Neutral Point Clamped,NPC)三电平变换器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了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牵引和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这些领域处理的功率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兆瓦,对其中电力电子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相关工业调查表明,电力电子装置中功率器件的失效率最高,是制约整个装置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同时,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
谐波减速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精密减速器,具有精度高、承载大、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装配误差是影响谐波减速器传动性能的因素之一,但是目前采用互换装配法制造的谐波减速器产品性能一致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针对上述问题,论文结合“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项目,从装配误差特性及选配优化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分析装配尺寸链并提取关键装配误差,研究装配误差对柔轮
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且由于施工现场各个主体的动态变化和危险的施工环境,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高处坠落事故。研究提出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可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然而施工现场主体,如工人、设备,会发生动态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工人高处坠落风险进行动态评估。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处工作的工人易受自身不安全动作的影响而坠落,计算机视觉可以捕捉到不安全动作的信息,
在当今社会形势下,节能与环保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追求的标杆,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是改善当前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现状的有效途径。EVT(Electrical Varibel Transmission)混合动力系统作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典型代表,能够实现发动机与车轮端的转速与转矩解耦,具有较好的性能。而多模式EVT系统由于模式多、工况适应性强,其燃油经济性及动力性能表现更佳。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单行星排多模式EV
全球化石能源消耗的持续攀升在引起能源危机的同时也给环境、气候带来了严峻挑战。加快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化转型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为沼气、再经过净化和提纯得到生物天然气,一方面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生物天然气可作为常规天然气的补充,提高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本文旨在量化分析各类城市有机废弃物制生物天然气的潜力以及论证利用天然气压力能实现提纯及并
自动驾驶技术被认为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具备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关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感知、决策和控制。其中,道路标线的语义分割任务是当前感知模块的技术瓶颈,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传统的语义分割技术由于采用的是人工设计的特征,比较适合场景简单的应用。而真实环境下的道路场景变化十分复杂,常常会面临光照变化、道路标线磨损和遮挡等问题,导致相关算法的鲁棒性明显下降。近年来,卷积神
研究表明,在新风需求量较大的地方,新风负荷往往可以占空调总负荷的30%以上,因此降低新风能耗意义重大。为了平衡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减少建筑能耗之间的矛盾,排风热回收式热泵技术应运而生。其工作原理是回收利用排风中高品位的能量,进一步来提升热泵的性能系数。根据新风和排风在进入热泵机组之前,是否进行热交换,又分为单热和双热回收热泵。双热回收热泵的系统性能系数要优于单热回收热泵,但是它的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却
城市道路细颗粒灰尘是城市中污染物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的源和汇,是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多环境界面迁移的重要枢纽,是系统了解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介质。历时采样是研究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动态变化的基础,有利于揭示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迁移转化规律,为深入分析城市环境污染物机制及理论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大同市为研究区域,以代表性63μm粒径细颗粒灰尘为研究介质,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