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TCI对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80例,分为瑞芬太尼(R)组、0.4μg/L舒芬太尼(S1)组、0.5μg/L舒芬太尼(S2)组和0.6μg/L舒芬太尼(S3)组,每组20例。采用分步达靶的方法,调节丙泊酚使脑电双频指数保持在65以下。记录所有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插管后10min(T6)的SBP、DBP、HR、BIS等指标,分别于T0、T4、T5、T6四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皮质醇及白介素-6的血清含量。结果:1.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T1)下降,插管时(T2)有所升高,最高值与基础值(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T5时回复到T1水平:组间与各时间点间无交互效应(P>0.05),各组随时间点变化趋势相同。2.DB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T1)下降,插管时(T2)有所升高,最高值与基础值(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T4时回复到T1水平;组间与各时间点间无交互效应(P>0.05)。3.SB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各时间点有交互效应(P<0.05),患者的收缩压在不同的诱导方法下随不同时间点变化趋势不同,R组诱导后(T1)下降,插管时(T2)迅速升高,与T1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T5时回复到T1水平;S1组诱导后(T1)下降,T3时升高,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很快于T4时回复到T1水平;S2、S3组诱导后(T1)下降,插管时(T2)有所升高,但与T1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诱导插管过程中的最高SBP与基础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4.皮质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各时间点有交互效应(P<0.05),患者的皮质醇在不同的诱导方法下随不同时间点变化趋势不同,R组、S1组先升后降,S2、S3组诱导后下降,插管后未升高,在T4时间点,S2、S3组与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1、S2、S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R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1组插管后5min、10min较插管后3min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S2组插管后各时间点均低于诱导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S3组插管后各时间点均低于诱导前,但仅10min时与诱导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IL-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各时间点间无交互效应(P>0.05),各组随时间点变化趋势相同。结论:效应室浓度(Ce)=4μg/L的瑞芬太尼与Ce=0.4μg/L、Ce=0.5μg/L、Ce=0.6μg/L的舒芬太尼,都能有效抑制插管所致的应激反应,但Ce=0.5μg/L以上的舒芬太尼能将心血管反应抑制得更加完全,从而保证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期间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与瑞芬太尼相比更有效的抑制应激激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