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含量对定向结构Ni60涂层组织及摩擦学性能影响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h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Cu元素对Ni基合金定向结构涂层改性,使用热喷涂+感应重熔+强制冷却复合技术制备了Ni60/Cu定向结构复合涂层。设置Cu元素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5%Cu、10%Cu、15%Cu和20%Cu,系统研究了Cu元素添加含量对热喷涂预制涂层、高频感应重熔涂层以及强制冷却形成的定向结构Ni基合金微观结构、物相演变、元素分配、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Cu元素添加对涂层从热喷涂、高频感应重熔、直到定向结构涂层微观组织演变及其性能的系统化影响机制。并研究最佳Cu添加量下冷却水流量对涂层微观结构和摩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结论:1)Cu元素的加入促进了火焰喷涂预制涂层的晶界融合,细化了层流状结构,但降低了Ni60合金的横向扩展能力;感应重熔消除了预制喷涂涂层形成的层流状结构,形成了凝固态形式涂层,重熔使Cu元素向晶内发生扩散,促进了溶质元素析出,促使晶粒细化以及晶界演变。随着Cu元素含量增加,逐渐促使涂层中微观组织形成“类马氏体组织”和“类贝氏体组织”。通过强制冷却形成的定向结构涂层晶粒的生长方向呈柱状树枝晶的方式从界面向表面生长。定向结构涂层中Cu元素富集于晶粒,促使晶界区域Cr、C、B元素的富集。Cu元素添加量对定向枝晶生长取向、晶粒形态和大小产生显著影响,当Cu添加量为15%时定向枝晶结构细密,表现为沿界面垂直生长方式。2)Cu和Ni元素较强的冶金相容性,促进了复合合金涂层的再结晶能力,其向晶粒持续地扩散的过程中,形成Cu、Ni固溶体及化合物相CuNi,并促使Cr、B、C等向晶界析出,再细化微观结构,同时导致界面共晶结构生长形态演变,从而在形成定向结构涂层过程中,随着Cu含量增加,枝晶取向发生显著变化。3)随着Cu含量的增加,预制喷涂涂层、感应重熔涂层和定向结构涂层的摩擦系数与体积磨损率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说明Cu元素添加能够有效增强涂层的减摩性能,而15%Cu含量的涂层显示出最低的摩擦系数及磨损量,表明15%Cu的添加的涂层发挥了最佳的减摩性能;但当Cu为20%时,较多含量的Cu添加反而使涂层的粘着磨损变得严重,导致涂层的耐磨损性能下降。4)研究了15%Cu含量定向结构涂层在冷却水流量为0.944m L/(min·mm2)、1.886m L/(min·mm2)和2.831m L/(min·mm2)下,定向结构涂层晶粒取向演变及对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却水流量对定向晶的微观结构具有明显影响,当冷却水流量为2.831m L/(min·mm2)时,涂层的定向结构明显,柱状树枝晶发达、规则,晶界细密,但对物相演变及硬度性能没有显著影响。耐磨性测试表明,2.831m L/(min·mm2)流量水下的涂层显示出最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磨痕宽度也最小,摩擦表面光滑。说明较强的冷却水流量能促使涂层定向结构规则生长,增强其耐磨减摩性能。
其他文献
疲劳断裂是承受循环交变载荷的机械零部件和结构件最主要的失效形式,实际工程构件大多在复杂的外部载荷条件下工作,同时,其结构存在许多几何不连续的部位(缺口),二者共同作用导致机械构件承受多轴交变应力作用。在整个服役期内,疲劳损伤逐渐累积,导致构件性能不断劣化直至疲劳断裂。如今,在多轴疲劳问题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也形成了几类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但将基于光滑试件提出的模型运用于应力状态更为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然而,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随着路面服役时间的增加,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形式将逐渐显现出来,从而对路面的使用寿命造成重大影响。其中沥青路面的原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从而全面提升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
热喷涂技术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强化、改性、修复机械零部件表面,赋予表面新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但热喷涂技术仍存在着涂层孔隙率高、结构缺陷多、基体与涂层结合强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涂层的性能,限制了热喷涂技术的应用。因此,通过热喷涂工艺参数调控,建立涂层化学性能、微观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获取特定的结构和性能尤为重要。但是,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实验观察和检测技术无
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机床行业正朝着高速高精的方向发展,而传统以铸铁或钢材为主的机床构件的性能优化已接近极值,因此,寻找一种高性能的新材料以满足机床行业的发展迫在眉睫。而近年来,树脂混凝土材料在机床基础件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构件疲劳损伤是制造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机床基础件发生破坏后,会影响机床整机性能及加工精确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疲劳寿命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
目前合金材料中存在的过度合金化现象以及稀贵元素回收困难或成本高昂问题已成为制约合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因此在不(少)依赖合金元素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合金性能急需新的解决方案。晶界弛豫是提高晶界稳定性或稳定纳米金属材料的有效策略,它可以使原有的晶界转变为一种更低能态的晶界从而达到稳定纳米晶金属材料的效果。以往对晶界弛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纳米晶金属材料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不足之处,极
254S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化学化工、烟气脱硫等强腐蚀的环境中,但其热变形性能较差、变形抗力大、现场生产难度较大等问题限制它的应用。本文研究了高温下254S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变形行为以及原始铸坯组织在高温下的溶解行为,为现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Gleeble-3500c热模拟实验机在温度950°C~1250°C、应变速率0.1 s-1~20 s-1范围内,测定了25
由γ-TiAl和α2-Ti3Al组成的双相片层结构的TiAl合金是一种轻质合金,具有高弹性模量、高比强度以及优异的高温性能,使其作为航空、航天及汽车领域中极具竞争力的新材料而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对于TiAl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γ-TiAl中,而对于双相TiAl合金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片层厚度及相界对双相TiAl合金纳米压痕过程中塑性变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原子尺度讨论了
铣削加工作为机械加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其作为一种周期非连续性的加工方式,会导致加工过程中颤振现象的发生,这种不利因素会严重降低机床加工质量及加工效率,加剧机床和刀具的磨损,制约着铣削加工的发展。为了在铣削过程中有效预防和控制颤振现象,合理的选择加工参数是解决颤振问题的关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颤振理论及铣削动力学理论对铣削过程进行稳定性分析去预防颤振的发生
通过传统铸造工艺得到的铸件,不但初生相多为粗大的树枝晶,而且还容易产生缩松、缩孔和热裂等缺陷。因此,为了得到具有预期微观组织的优质产品,开发了许多凝固技术。但是因不能大规模生产、需要昂贵的设备或严苛的外部条件而使其应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受控扩散凝固技术来克服铸造此类铸件所面临的挑战。受控扩散凝固是将两种特定成分和温度的母合金快速混合以获得需要的目标合金。该工艺可以获得细小
纳米晶材料因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实用性,在制造业、航空航天以及医疗器件领域备受关注,但由于其服役期间会遇到不同外界因素的影响,亦或在结构上自身存在的缺陷及其他特点使其使用寿命往往受到限制。因此,探索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变形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而从原子角度深入研究已成为设计下一代纳米结构材料的关键。在本论文研究中,采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不仅从细观层面系统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纳米多晶Ni-Co合金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