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福建沿海地区常遭受台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福建沿海各地引种木麻黄作为防风固沙林获得成功,其在调节生态平衡、抵御灾害、保护海滨土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木麻黄成了福建沿海防护林的主要树种。但是由于长期的纯林经营和人为干扰,林地酸化严重、土壤养分失调、地力衰退,使得更新造林困难,沿海防护林的稳定性和可持续经营出现不足。因此,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国有林场选取了裸沙地作对照,选取木麻黄纯林、木麻黄+潺槁木姜子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3种植被恢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在不同恢复模式中的特征,探讨退化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性质特征,为东南沿海退化沙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为海岸防护林由单一的木麻黄纯林向稳定的近自然林演替提供土壤学方面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物理性质:3种植被恢复模式均比对照裸沙地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持水量上升,保水力增强,土壤含水量增加,不同恢复模式之间改良土壤结构的能力差异显著,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效果最好,其次是潺槁木姜子+木麻黄混交林,木麻黄纯林效果最差。2、土壤化学性质:3种植被恢复模式都能有效的增加土壤养分,但磷素的增加较少(表现土壤缺磷),降低土壤pH值,木麻黄纯林降幅较大(低于4.00),土壤酸化较明显;而且不同恢复模式之间土壤养分增加量差异显著,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增加量最大,其次是潺槁木姜子+木麻黄混交林,木麻黄纯林最小。3、土壤酶活性:裸沙地在植被恢复后,不同恢复模式的5种酶活性均高于裸沙地。其中,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3种植被恢复模式中差异显著(P<0.05):天然次生林>混交林>木麻黄纯林;酸性磷酸酶活性:木麻黄纯林>混交林>天然次生林;脲酶活性:天然次生林中>木麻黄纯林>混交林;多酚氧化酶与裸沙地相比,提高不显著,不同恢复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4、土壤微生物:裸沙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均显著提高(P<0.05),均表现为天然次生林>混交林>木麻黄纯林>裸沙地。5、土壤质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土壤中碳、氮、磷及其影响因素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标值:裸地<木麻黄纯林<潺槁木姜子+木麻黄混交林<天然次生林,土攘肥力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