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公正观下旅游经营的理念、规划原理及路径研究——以历史文化名镇蜀河镇为例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zf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迈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带动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伴随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区域旅游发展不再追求单一的经济价值,转而更多聚焦在社会和空间的价值层面上。全域旅游理念倡导构建共享资源型休闲旅游目的地,其既要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休闲功能价值需求,又要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空间价值的诉求。因此,本论文以区域旅游的社会与空间价值体系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公共资源和社区资源空间分布现状为基础,探讨区域旅游的经营理念、以及实施路径。  首先,论文对国内外旅游经营和旅游空间公正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第三条道路”思潮下的社会公正理念、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理念、新公共管理学理论以及人文地理学的空间可进入性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公正观下的旅游经营理念。该理念尝试性地将新区域科学的社会经济公正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空间公正结构与新公共管理学的社会公平等三个学科的公正价值结合起来,并将三者价值统一落实到区域旅游的生活空间单元及体系当中,借助政府管理的区域旅游规划效应,营造体现游客与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空间单元。  其次,论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蜀河镇为研究案例,探讨旅游经营理念下的规划原理及路径。蜀河镇空间结构具有旅游型城镇的典型性,其既是居住城镇又是旅游区,空间结构既要有居民的空间生活质量结构,又要有旅游区资源活化的结构。本文在案例区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总结出旅游经营理念的规划原理与路径框架。  最后,文章对旅游经营理念、规划原理及路径的结论作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及论文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岸坡稳定性研究是河谷地质灾害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更高程度的发展,人类将进一步开发利用河流,摸清开发区河谷地质地貌,进行河谷岸坡稳定性情况的调查成为沿
以3S技术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伊洛河流域1987~2008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选取了相关的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和景观
伴随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及统筹城乡发展等多重战略的快速推进,人口与土地两大乡村发展的核心要素发生了显著变化,突出表现为城乡人口和资源流动的加速、要素重组与
你幸福吗?爱国让你想到什么?家风是什么?你最自豪的事是什么?父母最遗憾的事是什么?年夜饭上你最想吃的那道菜是什么?时间都去哪儿了?近年来央视《新闻联播》结合“走基层、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但是,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会出现城市产业结构畸形、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如不加以控制,还会随着资源的减少而出现“矿竭城衰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保障粮食安全始终离不开“耕地”,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整体偏低,且土地生态破坏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对粮食安全的保障构成了极大威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粮食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对城镇、工矿及仓储等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二者加剧了耕地资源的紧张状况。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目前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研究,多基于单一学科,运用单一方法研究土壤侵蚀过程的某一方面问题,忽略了区域土壤侵蚀的区域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虽然对某一问题能有所深入,但因缺乏对
近年来以草地退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西北作为我国草原面积最广布的地区之一,所受影响尤为严重,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恢复工作势在必行。基于西北社区地域特征和治理现状,引进参与式社区管理机制是GEF实现西北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农村社区参与式管理是多方治理相结合的产物,既不完全是社区农户的自治行为,也不完全是政府的治理行为。前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也被包围在城市地域中,形成了城市中一个特殊地域——城中村。伴随着城中村的空间变动,出现了诸多
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第50次大会6月23日在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呼吁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形成七点共识,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