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视角下城镇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经济发展受到诸多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人口生育率逐年下降,数量型人口红利渐趋减弱,结构性人力资源缺乏,劳动力供需矛盾也渐显,令我国面临劳动力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短缺的双重局面。在低龄老年人中,有大量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人才,可以帮助解决人力资源领域的结构性问题。但当前我国老年人就业意愿整体不高,老年人力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因此,有必要推动有意愿的低龄老年人实现再就业,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老年人再就业的研究背景,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其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整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阐述。其次,分析了城镇老年人就业人员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以及身份构成,可以看出当前城镇低龄老年人就业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进而选取了山西省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的城市——太原市设计问卷并进行调研,旨在探究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以及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接着,以社会支持理论作为主要指导,结合既有研究,作出研究假设并构建模型,以此来分析取得的调研数据,结合宏观和微观角度,以及有关实证研究的相关理论,得出实证结果。结果显示,退休金收入情况、医疗保险参保情况、与子女联系频率以及与亲戚聚会频率这四个社会支持因素对城镇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最后,本文依据实证结果得出的结论,并结合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的现实困境,立足社会支持视角,从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家庭良好作用、实行弹性灵活退休制、优化老年人教育体系以及激发老年人自我支持六个方面提出提升城镇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对策建议,为促进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些许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已经进入成熟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经济功能和公共价值日渐显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激活了整个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公共资源的效用,使得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成效突出。山西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但由于时间较短,发展较慢,总体上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在平台管理过程中存在整合程度不高、统一规范缺失、多头监管与监管乏力等现象,而这些突出
学位
基层作为承接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最后一公里”,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的结果和质量。近年来,基层权责匹配失衡、考核任务重与缺乏治理资源等话题屡见不鲜。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指出要缓解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后续提出将加大对基层赋权增能,可见,减轻基层负担摆在了国家战略层面的突出位置。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看似得到了缓解,但实际上导致了形式更加多样且更为隐蔽的指示
学位
住房问题事关千家万户基本的生活保障,从古至今都是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社会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住房保障体系,在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压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入住人群不断增长,其发展中衍生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当前,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
学位
儿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儿童福利在政策创制和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十九大出“幼有所育”的政策目标,为儿童福利发展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大指出要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新时代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绘了光明前景。为儿童供最佳的发展环境和高水平的福利,不仅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准则,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福利事业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总体水平有所升,儿
学位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失能老人的数量与日俱增,长期照护需求不断增加。生育率的降低、人口流动的加快使得家庭向小型化和核心化发展,降低了家庭照料的潜在可得性,家庭成员照料负担很大。社区照护服务不但可以解决家庭照料专业性不足的问题,而且相对而言比较经济实惠,被视为减轻家庭照料负担的有效途径。社区照护服务是否如设想的一样可以降低失能老人对家庭照料的依赖、释放家庭劳动力,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思考,而这也是本文
学位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约190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5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推进。现代家庭结构发展趋向小型化和核心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模式使老年人离开熟悉的家庭和生活环境,还存在养老服务供给有限,服务成本较高等局限。目前,我国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结构逐步从基础型向发展型转变,传统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养老服务供需匹配不佳。因
学位
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作为一项改善老年群体居住环境,提升老年居民生活品质的国家民生工程,对于老年居民幸福感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老旧小区中的公共空间是老年居民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公共空间的适老化程度是老年人幸福感、宜居感的重要来源。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及适老化改造相关工作仍在持续推进当中,而老年居民作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主要服务对象以及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的核心受益者,他们对适老化工作的满
学位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病风险增加,进而导致自理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失能的情况,在生活上依赖于他人的帮助。从现实状况来看,基于家庭结构的核心化趋势,家庭照护难以担当起失能老人的照护重任,而其他长期照护模式发展相对缓慢。在这种境地下,如何构建一套多层次、可持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体系成为我们今后的研究重点。基于此,本文对失能老人的三种长期照护模式选择意愿进行
学位
“老有所养”是人们对老年生活的美好向往。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老年人预期寿命逐渐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独居老人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缺乏子女与配偶的双重陪伴,面临家庭养老主体缺失、社会养老支持不足等问题。互助养老在激发独居老人活力,纾解其养老困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亟需引入互助养老。要促进互助养老有序高效发展,必须立足于提高独居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将互助养老真正融入到应对独居老人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进而推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的乡村人口持续性的向城市流动和聚集,乡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等乡村发展问题日渐凸显。国家对于乡村地区的发展在很早就给予了高度重视,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地区的统筹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乡村。对于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山西而言,转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