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层是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我国人口从乡村向都市流动过程中对积聚在大城市周边广大区域,靠出卖体力为生的下层劳动者的总称。作家是社会现实的经历者和参与者,关注和书写现实是文学的使命之一。随着9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一大批作家将描写的视角转向他们,形成了底层文学创作潮流。刘庆邦是一位从底层成长起来的专门以书写底层民众生活见长的作家,经历过底层生活的他选择将底层人作为叙述对象,以独特的艺术方式雕刻着底层人的苦难。因对底层人民生活深入而持久的关注赢得了普遍赞誉。其对底层人的价值的思考和生命意义的叩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思。他的小说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底层这一“失语”群体所面临的苦难现实以及他们的精神裂变,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底层人民的各种优良的精神品质。他始终以现实主义笔法言说自己的底层经验,最终构建出宏伟的艺术蓝图。 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共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刘庆邦对底层世界的多重建构,底层人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失语,使他们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刘庆邦怀着对底层的人道主义关怀,用朴实的语言让读者看到了底层人所处的冰冷的现实。农民工奔向城市之后面临的生存性的焦虑,难以融入城市之后遭遇的文化认同上的困境,经受不住金钱诱惑而导致的精神世界的裂变都成为底层世界最真实的写照。第二章主要梳理了刘庆邦作品中书写的底层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精神品质。刘庆邦以笔为工具,向人性更深处挖掘,发现了底层人物身上的人性、人情之美。女性人物所具有的善良与包容的精神,遇难矿工家属面对苦难生活的坚韧与乐观的精神,矿工们身上体现出的勤劳与奉献的精神,都在向社会传递一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亟需的精神养分。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刘庆邦创作的艺术方式,每位作家都有其所固守的艺术风格,刘庆邦回到底层现场,长期坚持用现实主义原则揭露底层社会的现实。底层生活的丰富经验成为他创作的宝贵资源,他将自己的底层经验上升为生命体验,以平民化的叙事格调向读者讲述了真实的底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