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传谣行为的刑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in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言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治理谣言,打击造谣、传谣行为或许会动用刑法,但刑法的适用理应保持其应有的谦抑性,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双层社会”背景下,谣言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等媒介进行传播,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往往远大于传统谣言。且其通过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使得谣言传播更加便捷、迅速、防不胜防。规制和打击造谣、传谣行为离不开刑法,但是如何将传统刑法合理顺畅地适用到网络社会,如何解决目前我国刑法有关谣言的罪名体系在解决网络谣言时存在的短板和窘境以及如何对网络谣言进行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解释以适应“双层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等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搜集近几年典型谣言实例进行分析,并通过查阅相关传播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谣言的构成结构和识别标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期能得出相对准确而清晰的谣言内涵。进而对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谣言入罪的现状及司法困境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最后借鉴域外先进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同时立足我国在“双层社会”背景下打击谣言犯罪的司法现实,二者综合考量和融合,对新背景下合理整治造谣、传谣行为提出体系化的解决思路。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二:一是通过对谣言构成、识别标准的分析以及其与言论自由、民事侵权的界线划定,准确厘清谣言内涵,进而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谣言圈”,对于圈子内符合刑法犯罪构成要件的谣言予以打击,对于圈外的或者并未构成犯罪的“谣言”予以保护。二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为使传统刑法罪名顺利适用到网络空间,对某些关键词进行合理的扩大解释。本文分为四大部分:一、谣言内涵及其识别标准,对谣言的含义进行详细阐释,进而得出清晰的识别标准;二、造谣、传谣行为入罪的界线划定,合理划清谣言入罪与公民言论自由、民事侵权的界线,使得谣言入罪的标准更为清晰;三、“谣言”罪名体系梳理、司法困境及网络适用的探索性解释,通过对目前我国刑法体系中有关谣言罪名的梳理,分析其打击半径,进而归纳总结出当下谣言罪名法律适用的困境,同时对网络环境下传统谣言罪名合理适用作出探索性解释。四、谣言处置模式的域外借鉴和体系化思考,借鉴域外先进谣言治理经验,对如何合理规范我国造谣、传谣行为提出体系化的思考。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叙述了笔者对中国东北及邻区地质构造的新认识,首次提出了该区侏罗纪晚期可能发育与现今青藏高原类似的古高原的初步见解,对前人“古亚洲洋构造体制”和“滨太平洋构
现如今,随着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全世界对可再生性和绿色性的能源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而绿色太阳能一直是被推人为可靠性较强的一种能源,已经被推广到世界各个地方。太阳能从最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书面表达和交流能力越来越重要。现阶段我国各级英语教学均面临教师少学生多、学生写作能力又亟待提高的双重压力。因此探讨使用基于现代信息
<正>提升新时代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部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组织路线的重点任务,是做到"三个表率"、建
如今的传媒市场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数字化浪潮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席卷而来,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新旧媒体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如何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争
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了这方面的组织建设——在教研组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备课组的建设。近几年来,通过备课组的建设,很多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
<正>机关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带头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愈加强烈。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一代人的使
回族武术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它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同时凸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在其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多方面力量竭诚合作,挽救回族武术的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夫妻涉他性财产交易增多;夫妻人身关系日趋独立,离婚率不断升高,在机会主义的驱使下举债方与债权人串通制造虚假债务损害配偶利益的现象频发。婚姻关系存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