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机的视景仿真技术与房屋震害演示系统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zwxcatca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真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术。由于它具有经济、安全、方便等特性,因而在诸多领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是工程领域和非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视景仿真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三维图形表现技术来产生逼真的视觉场景,从而为仿真用户提供具有沉浸感的交互式仿真环境。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本基于小型机或工作站的视景仿真技术开始向PC平台移植。 本文针对这一背景,明确提出了基于PC机的视景仿真技术,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立足于震害预测和震害演示的现实需求,开发出了房屋震害演示系统(雏形)。 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从系统科学和相似技术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总结及论述了仿真技术的基础理论;结合几个简单的典型实例,提出了以同型系统和等价系统为基础的同型原理和等价原理,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模拟和仿真的内在含义;对与仿真相关的一些词汇作了明确的界定,阐明了仿真方法与试验方法、理论分析方法的相互关系;对仿真技术的发展脉络作了细致的梳理;对仿真技术的现代含义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2)勾勒出了现代仿真技术的研究体系,阐明了仿真系统与仿真环境的关系,对一体化仿真环境的概念作了细致的说明;论述了视景仿真的技术构成、实现方法、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提出了基于PC机的视景仿真,论述了它的基本概念、技术构成、实现工具、开发环境、运行环境、开发方案、编程模型和应用前景。 3)提出了用于房屋震害演示的串联分解功能模型结构;介绍了几种常见房屋的确定性易损性模型;总结了几种常见房屋的典型破坏特征;讨论了易损性模型的参数表征和破坏性模型的图形表征;提出了基于特征提取的破坏性模型。 4)利用基于PC的视景仿真技术,结合房屋震害的仿真模型,开发了房屋震害演示系统(雏形)。该系统采用了Visual Basic+VBA+VisualC++的混合编程模型,具有完善的文件管理功能和强大的数据库支持。该系统兼具易损性分析、自动文档处理和震害特征演示三项功能,既可以用于常见房屋的单体震害预测,亦可用于常见房屋单体震害特征的直观演示。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视频处理IP核设计,该IP核实现了占用H.264编码系统硬件计算时间约90%的核心算法模块:运动估计模块。论文首先分析了当今流行的FPGA器件的结构与特点以及
公安机关是国家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关系到“全面依法治国”宏伟战略的实现.文章从细节入手,深入分析了公安机关基层民警在执法执勤中不注重细节或注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以整体编织预成型作为增强材料,不需缝合和机械加工,具有明显的性能可设计性,且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如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较好的抗冲击性、耐烧蚀性等,
以yǐ前qián,我wǒ家jiā住zhù的de地dì方fɑnɡ靠kào近jìn大dà海hǎi,每měi次cì我wǒ去qù海hǎi边biān玩wán耍shuǎ,总zǒnɡ要yào拣jiǎn一yì些xiē小xiǎo石shí头tou。  这zhè些xiē小xiǎo石shí头tou很hěn有yǒu意yì思si,有yòu三sān角jiǎo形xínɡ的de、圆yuán形xínɡ的de、椭tuǒ圆yuán形xí
期刊
CLD(constrained layer damping)结构工程应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其研究方法也日趋成熟。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具有更好的阻尼特性的材料能被制造出来,这个因素导致
对换热器进行传热强化是热工设备技术革新的主要任务.工业的发展需要体积小、重量轻、传热好、阻力小的高效节能换热器,因此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正在寻求新型的强化换热管以取代
配网作为电力网的末端,直接与用户连接,线路分布广,电压等级低,网上设备数量多。配网线损在整个电网线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挖掘配网的降损潜力,对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论文以反分析方法为基础,在确定微结构材料力学参数方面开展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了一种预测微尺度下微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的反问题分析方法,即通过建立
该文针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相对其周围混凝土可以发生纵向相对滑移,其截面应力、应变分析的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这一特点,提出了只要合理考虑两跨连续梁在加载
辅助变流器系统是电力机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辅助变流器系统也向着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效率高和可靠性高的方向发展。从这一角度看,目前市场上较为理想的辅助变流器系统主电路结构为“直-交型先降压后逆变模式”,但因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回路中间直流环节电压较高,且要求直流降压环节的直流变换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高变换比,这给设计合适的直流降压变换器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