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增强的组合服务供应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合服务通常由多个属于不同提供商的组件服务组合而成,运行在开放、动态和变化的网络中,这使得组合服务的执行环境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常导致组合服务供应的可靠性难以保障。因此,高可靠的组合服务供应技术是服务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为此,本文针对互联网环境中的事务型组合服务供应技术,互联网环境中的非事务型组合服务供应技术,以及边缘网络环境中的组合服务供应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高可靠组合服务供应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服务水平协议(S ervice Level Agreement,简称SLA)感知的事务型组合服务容错方法,用于互联网环境中高可靠的事务型组合服务供应。该方法首先基于有限状态机监控组合服务执行状态,并在出现执行故障时,可以回溯到能够进行补偿的位置;然后采用监控自动机监控组合服务执行时的SLA属性;最后在组合服务出现故障或违反SLA约束时,使用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快速制定最优恢复规划,从而确保供应高可靠的事务型组合服务。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障服务修复时间的同时,获得的组合服务质量也优于其他方法。2.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复制的组合服务容错方法,用于互联网环境中高可靠的非事务型组合服务供应。该方法首先使用线性变换对组件服务的多个采用不同量纲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基于最优最劣方法计算用户对于不同QoS属性的偏好权重;最后使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对所有备选组件服务进行综合评价,选择符合用户偏好和评价分值高的组件服务替代出故障的组件服务,从而确保供应高可靠的非事务型组合服务。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得的组合服务质量更高,且服务修复时间较短。3.提出了一种位置感知的可靠服务组合方法,用于边缘网络环境中高可靠的组合服务供应。该方法首先把复杂动态优化问题分解为若干个静态优化问题,每个静态优化问题对应某一位置限定时间内的求解,即得到优化中间解,并使用多种群分布估计算法求解静态优化问题,使获得的中间解更接近最优解;然后通过复用优化中间解的策略,快速得到最优解;最后为了增加适应度值高的优化中间解被复用的概率,采用轮盘赌机制选择复用对象。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取得更可靠的组合服务,且稳定性更高,执行时间更短。
其他文献
背景: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微型囊泡,可自由透过血脑屏障,在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行细胞间通讯、调节免疫应答等方面有重要价值.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分泌外泌体能力最强的细胞,具有便于采集、免疫排斥小、伦理反应弱等优点,并且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有助于改善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被认为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工具.目的:综述外泌体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为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药物递送载体以及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帕金森病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方法:以“exosomes,mesenchy
背景:姜黄素具有抑制炎症、促进轴突生长等作用,但存在半衰期短、清除速度快等问题.目的:制备姜黄素缓释微球,以达到缓慢持续释放姜黄素的效果.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采用O/W乳化挥发法合成合成姜黄素缓释微球,预设载药率分别为10%和20%,设为1、2号微球;以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聚合物为原料,采用O/W乳化挥发法合成合成姜黄素缓释微球,预设载药率分别为10%和20%,设为3、4号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将4组微球浸泡在含有1%十二烷基硫
背景: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成功不仅取决于成骨作用,还与血管生成以及抑制骨吸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开发具有多种功能的生物支架材料尤为重要.目的:通过微量元素掺杂的方式改善传统骨修复材料所存在的力学强度低、促血管能力不强、骨诱导能力不足等多种问题.方法:通过高温烧结法将不同摩尔含量的铕(0%,1%,3%,5%和7%)掺入聚磷酸钙支架中,制备出多孔掺铕聚磷酸钙支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扫描电镜、压汞法和抗压强度测试等分析方法分别对其结构、晶型、元素组成、孔径分布及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分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极化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生物膜体外具有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然而其体内促进骨缺损愈合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建立大鼠下颌骨临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评价极化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在体内促进骨缺损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延法制备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生物膜,经由电晕极化处理后使其获得良好且稳定的压电性能,表征极化前后生物膜的物理化学性能、电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在18只Wistar大鼠双侧下颌角制备直径4 mm的临界全厚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n=6),实验组植入极化生物膜,对照组植入未极
背景:利用生物材料作为细胞载体能够提供3D培养微环境,支持细胞活力和功能,并有可能扩大细胞治疗的数量和治疗效果,因此寻找一个合适的生物材料显得十分重要.目的:制备可注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多孔水凝胶微球,探究其生物相容性及负载细胞用于组织工程的潜力.方法: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可注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多孔水凝胶微球,表征微球的微观形貌与硬度.分别采用正常培养基(对照组)与微球浸提液(实验组)培养MC3T3-E1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死细胞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将微球与CD3+T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
背景:骨组织工程研究发现,Voronoi骨支架黏附性和渗透率是影响骨组织工程支架的重要参数,良好的黏附性可以保证骨细胞在支架内部的黏附,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再生,而优异的渗透率可以促进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在体内的运输.目的:研究Voronoi骨支架的黏附性及渗透率.方法:以Voronoi骨支架为研究对象,通过Rhino软件对其结构进行了建模,同时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骨支架内部的渗透率及黏附性进行了分析,设定种子点数为20,25,30,缩放因子分别为0.4,0.5,0.6,0.7,0.8,探讨孔隙率与
背景:临床上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选择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或双侧椎弓根入路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但两种不同入路方式的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安全性报道较少.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骨水泥渗漏情况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分为2组,30例经单侧椎弓根外入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另30例经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对比两组的骨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塑性、完全降解性等优点成为人工骨源的理想材料,但其缺乏亲水性、不具有成骨诱导能力、降解产物酸化微环境等缺点不利于骨缺损修复,因此对其进行修饰改性就显得十分必要.目的:阐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支架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录的文献,检索中文关键词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骨缺损、复合支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改性、表面改性、共混修饰”,英文关键词为“Polyla
背景:目前关于虎杖苷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逐渐成为神经科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多集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较少.目的:以胶原/硫酸肝素支架为载体,将虎杖苷局部应用于脊髓损伤部位,观察修复效果.方法:①制备胶原/硫酸肝素支架与负载0.5,1,1.5 mmol/L虎杖苷的胶原/硫酸肝素支架,将第3代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别接种于4种支架上,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在诱导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向分化过程中,采用免疫荧光染色与RT-PCR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Tuj-1和Oligo的表达.②
目的:目前脊髓损伤仍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细胞治疗可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其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具有易获取、低成本、伦理争议少和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大范围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争议.文章使用Meta分析来评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Mbase)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维普数据库),搜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