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细二维纳米蛛网空气过滤材料的设计构筑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i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洁净空气既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况愈下。全球约91%的人口居住在没有达到世卫组织空气质量指南水准的地方,中国337个城市中有180个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超标。空气中大量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PM2.5)因其粒径小的结构特点,易于携带大量有毒物质,并且可以穿透人体器官沉积在肺部或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引发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大量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仅2016年全世界有近70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此外,空气中高浓度的颗粒物引发的严重雾霾污染现象不仅大幅降低了大气的能见度,影响地球气候条件,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还会导致严重的农业减产。因而,亟需加强对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现象的治理。现有空气污染整治手段主要有源头治理和终端治理两种。然而,基于我国污染范围广、程度大、人口多的现状,源头治理法实施难度大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因此,如何开发高效空气过滤材料,采用终端过滤方式降低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纤维类空气过滤材料因性价比高、易于量产、可加工性好等特点而成为主流的空气过滤材料。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纤维类空气过滤材料主要有熔喷驻极微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和超细玻纤微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熔喷驻极空气过滤材料因其驻极电荷产生的强静电吸附作用,可在孔径较大时实现对超细颗粒物的积极捕获,从而具有高效低阻的特性。然而,其驻极电荷易受湿热环境的影响而迅速衰减,从而导致过滤效率急剧下降,引发安全问题。超细玻纤空气过滤材料具有直径细、孔径小的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PM2.5的物理拦截作用,但其纤维表面光滑,导致材料堆积致密,空气阻力较大。同时玻纤的模量大,使用过程中易脆断脱落,引发二次污染现象。与传统微米纤维相比,静电纺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具有直径细、孔径小、孔道连通性好等特点,使其对空气中PM2.5的过滤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其亚微米/微米尺度的纤维直径(通常0.2μm~2μm)导致其对空气中具有最易穿透粒径约300nm的颗粒物(PM0.3)的过滤效率较低。纳米蛛网是一种具有纳米尺度纤维直径(<50nm)和加权斯坦纳树网络结构小孔径(100nm~500nm)的二维网状纤维材料,其纳米尺度的纤维直径可赋予材料显著增强的空气滑移效应,其亚微米尺度的孔径可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的有效筛分拦截,在空气过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所制备的纳米蛛网空气过滤材料在低纤维沉积量时蛛网覆盖率低,多层沉积后材料堆积致密,压阻急剧增大,仅依靠材料小孔径的物理筛分作用,面临过滤性能难以进一步提升的瓶颈。为此,本文通过对二维纳米蛛网空气过滤材料进行结构调控和表面性质设计,采用新型静电喷网技术,并将其与原位自聚合、原位驻极、静电纺丝等多元技术相结合,制备得到了蛛网覆盖率高、堆积蓬松且表面吸附性强的极细二维纳米蛛网空气过滤材料,拓展了纳米蛛网材料的种类,增强了其对空气中超细颗粒物的物理拦截与表面吸附作用,大幅提升了蛛网材料的综合过滤性能。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以高偶极矩、高介电性聚合物聚丙烯腈(PAN)为原料,基于“离子-偶极相互作用”的荷电增强机制,通过在低导电性PAN溶液中引入阳离子型四丁基氯化铵(TBAC)诱导剂,并利用湿度诱导静电喷网技术,首次制备出具有蓬松结构的PAN纳米蛛网空气过滤材料。其具有直径细(约20nm)、孔径小(约300nm)、蛛网覆盖率高、堆积密度低(0.18g cm–3)、表面极性吸附性强(偶极矩4.3D)的特点。分析了TBAC诱导剂及环境湿度作用下PAN纳米蛛网的液滴喷射-相分离成型机制,构建了相对湿度与PAN荷电液滴相分离间关系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不同TBAC含量以及相对湿度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纳米蛛网膜的形貌以及孔结构和堆积结构,构建了不同结构纤维过滤膜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对其颗粒捕集过程和空气阻力分布状态进行了模拟,系统研究了蓬松PAN纳米蛛网膜的过滤性能以及实际应用性能。该兼具物理拦截与极性吸附作用的蓬松PAN纳米蛛网空气过滤材料可高效(>99.97%)低阻(95.5Pa)过滤超细颗粒物PM0.3,同时兼具PM2.5长效循环净化性能。(2)将混合静电喷网技术和原位自聚合方法相结合,制备出了兼具小孔径与表面湿粘附性的仿生PAN/聚多巴胺(PDA)纳米蛛网空气过滤材料。通过在前驱体溶液中引入仿贻贝粘附分子多巴胺(DA),促进了荷电液滴的喷射和相分离,进而结合DA分子的自聚合反应,获得了兼具2D蜘蛛网状结构与优异湿粘附表面的纳米蛛网材料。该材料具有直径细(约27nm)、孔径小(0.28μm)、孔隙率高(>92%)、表面粘附性能优异、力学性能好等特点,在高湿条件下的颗粒物去除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重点研究了溶液中DA含量对纳米蛛网形貌结构的影响,探究了PDA湿粘附功能层在纤维表面的分布状态,分析了PAN/PDA纳米蛛网材料的物理结构、表面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系统研究了该仿生湿粘附纳米蛛网材料的过滤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在高湿条件下仍可实现对PM0.3的高效(99.996%)低阻(108Pa)过滤,同时具有高湿条件下的过滤性能稳定性和长效使用性。(3)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利用原位驻极静电喷网技术制备出了一种高效自极化驻极纳米蛛网空气过滤材料。通过原位离子掺杂的前驱体溶液调控手段,实现了泰勒锥尖端荷电密度的有效控制和荷电液滴的喷射;同时利用静电喷网过程中高压电场的极化/牵伸作用,促进了PVDF分子中偶极子的取向排列,实现了其分子链晶相由非极性α型向极性β型的转变,提升了极化电荷的生成概率,获得了蛛网覆盖率高、表面电势强(6.8k V)、孔径小(0.26μm)的长效自极化驻极PVDF纳米蛛网空气过滤材料。重点对比了聚合物本体结构对其在高压电场中自极化能力的影响,探究了纳米蛛网结构与其分子晶相转变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了蛛网覆盖率对纤维膜理化结构及应用性能的影响,系统研究了过滤膜的过滤性能和透光性能。结果表明,该驻极纳米蛛网材料在仅为常规微米纤维滤材1/100的克重下即可实现99.998%的PM0.3去除效率,压阻仅为93Pa,同时兼具长效PM0.3去除能力和高透光性(透光率84%)。(4)通过静电纺丝和静电喷网技术,制备得到了具有梯度孔结构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纤维/PVDF蛛网复合过滤膜。利用静电纺丝过程中水分子簇和溶剂分子间的双扩散作用,增大了射流内外部固化速率的差异,获得了表面粗糙的褶皱PVDF-HFP亚微米纤维,实现了纤维膜中微纳多级多孔结构的可控构筑。在此基础上,利用静电喷网技术,基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引发作用,促进了荷电液滴的喷射与相分离,制备得到了具有纳米尺度直径(约20nm)与斯坦纳树结构小网孔(约300nm)的PVDF驻极纳米蛛网核心过滤层,获得了兼具多级梯度拦截与静电吸附作用的复合纳米蛛网空气过滤材料。研究了水分子簇和溶剂分子间的双扩散作用对褶皱纤维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纳米蛛网结构的成型机制,制备得到了高蛛网覆盖率的纳米蛛网核心过滤层,系统研究了梯度复合过滤膜的过滤性能及辐射制冷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具有优异的综合过滤性能(品质因子:0.12Pa–1),且兼具辐射制冷功能。
其他文献
<正>体育教学是现代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也逐渐进入了新的阶段。朱明江
流域是由自然、人文等要素组成的,拥有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是一个复杂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受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科学、精准评价流域的健康状态,提出针对性的防治修复措施,是社会经济与流域健康协调发展的保障,也是亟需解决的生态修复难题。本文以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区,首先构建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要素进行识别,进而对其演变规
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出Ag_3PO_4/Zn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和能量色散谱对Ag_3PO_4/ZnO复合光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形貌、元素组成进
本文概述了呼张铁路4标甲坝子隧道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技术,介绍了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段存在的主要病害情况,分析了病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方案及防治措施,并总结出了
对比研究了<15℃的低温条件下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和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向2个平行试验装置投加等量的接种污泥,两系统在以下工况条件经32 d均成功启动:HRT
论述了当前航海专科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建立新的教学体系,以深化航海专科的教学改革。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改善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搞好教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以後被英國佔領。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中英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國政府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恢
美国音乐学家理查德&#183;塔鲁斯金的六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是继安布罗斯(August Wilhelm Ambros)之后,第一次由个人独立撰写的多卷本音乐通史著作。该书被视为由T.W.阿多
首先阐明了赵氏的由来及其世系,接着对春秋末期的赵氏领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这是一项比较基础的研究工作,希冀对赵国其他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和启发。
首先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对能源桩的特点,与常规地热资源利用方式的区别做了对比和介绍,其次对地热资源基本概念及其利用方式做了说明,最后就能源桩的优势和缺点,能源桩在热交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