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菌的遗传组成和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ps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在我国黄淮和长江下游麦区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该地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了解该地区小麦全蚀病菌组成、分布,对了解病害的发展和预测病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减少病害的危害,目前也急需对病害的控制技术进行筛选。为此,首先从黄淮麦区的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4省采集和分离了104株小麦全蚀病病菌,采用GGT-RP:NS5和GGA-RP:NS5两对特异性引物对病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从而鉴定这些菌株的变种类型。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都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3种小麦全蚀病菌基因型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ITS序列分析的方法是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下分型的可靠方法。对核糖体rDNA部分序列进行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根据rDNA ITS1区的序列,供试菌株可划分为两个基因型,与国外小麦全蚀病菌基因型的分类描述有所不同,我们暂将这两个基因型命名为Q1和Q2型。所分离菌株中,Q1型菌数量高于Q2型。河南菌株中,2010年和2011年两种基因型菌株的比例不同,这种变化与病害发展和防控措施的实行有无关系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了解该区域病菌的致病力,首先比较了小麦全蚀病菌致病力的3种接种测定方法和2种病情分级标准。比较结果表明,以蛭石为培养基质、麦种下2cm接种菌丝块的接种方法和0-6级的分级标准,可比较有效和准确的测定小麦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对2010年和2011年分离自黄淮麦区的104株小麦全蚀病菌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地区菌群间致病力差异不显著,Q1型和Q2型菌株间的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利用公共的真菌基因组数据库资源,对小麦全蚀病病菌G. graminis及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M. oryzae和M. poae三种真菌基因组中SSRs的结构类型、分布、丰度及最长序列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三种真菌基因组中的SSRs非常丰富,分别为13221、9977和11422个。编码基因的序列中二、四、五核苷酸重复基序的SSRs丰富度要低于全基因组中SSRs的丰富度,而三、六核苷酸重复基序的SSRs丰富度要高于全基因组中SSRs的丰富度。G. graminis基因组中二、三、四、五、六核苷酸重复基序的SSRs丰富度要远高于M. oryzae和M. poae基因组中的同类SSRs,说明G. graminis基因组可能具有较高的变异度。本研究对禾谷顶囊壳小麦变种基因组中SSRs的丰度、出现频率及最长基序的分析为快速、便捷地设计多态性丰富的SSRs引物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在对已公布的禾顶囊壳小麦变种菌株R3-111a-1基因组中SSR组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不同核苷酸重复方式的较长重复基序,根据其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17条引物。利用2010年分离菌株对这些引物进行筛选,获得4对扩增多态性较好的引物G7、G9、G14、G17。这4个SSR标记共可以获得50个等位基因,每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数为5个。应用以上的4个SSR标记对2010年从黄淮麦区分离的52个菌株进行了遗传分析。4个标记可把52个菌株分为两个大的簇。群体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江苏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其次为山东群体,河南和安徽群体的多样性水平最低。84%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只有16%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4个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2.604。以安徽和山东群体的遗传相似性最高。群体分析的结果说明,安徽和河南的小麦全蚀病菌可能分别来自于山东病区。杀菌剂种子处理是目前小麦全蚀病防治的主要方法,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药剂。首先测定了多种杀菌剂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杀菌剂在不同浓度下的防效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盆栽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类杀菌剂(DMIs)对小麦全蚀病病菌菌丝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氟喹唑、氟环唑、三唑醇、咪鲜胺、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3,0.03,0.06,0.07,0.10和0.24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硅噻菌胺和苯醚甲环唑在推荐浓度下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小麦出苗、苗高没有显著影响;咯菌腈的防效与苯醚甲环唑相似,但对小麦出苗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其它几种杀菌剂对小麦全蚀病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对小麦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防治效果、对小麦安全性以及抗药性治理方面综合考虑,将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等交替或混合使用是防治小麦全蚀病比较好的策略。纹枯病是长江中下游小麦上的重要病害,稻秸秆还田是该地区广泛推广的农业栽培措施。为了解稻秸秆还田对小麦根围拮抗细菌和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多年的田间试验,利用基于培养的方法比较了稻秸秆还田2年和3年小区小麦根围和非根围的细菌和真菌群体。结果表明,稻秸秆还田可增加小麦根围和非根围的产荧光假单胞菌菌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稻秸秆还田土壤中的产荧光假单胞菌在总细菌中的比例高于非覆盖土壤。利用平板对对峙法测定了分离细菌菌株对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拮抗作用,并根据16s rDNA的部分序列对菌株进行了鉴定。测定结果表明,与其他种的细菌相比,假单胞杆菌对禾谷丝核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80%以上的小麦根围发荧光假单胞菌对禾谷丝核菌具有拮抗作用。稻秸秆还田小区的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低于未还田小区。研究结果表明,稻麦轮作地区的稻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产荧光假单胞菌的群体数量,同时产荧光假单胞菌可以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起控制作用。
其他文献
板胡是胡琴的一种,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乐器,有着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弓弦乐器是民族乐器中最夺目的风景线,作为流行弓弦乐器的板胡,演奏艺术的核心是弓法,无论是板胡所
在西方键盘音乐艺术史的历史长河中,巴洛克时期是遥远而又璀璨的一颗明星。装饰音的发展在巴洛克键盘音乐中也是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巴洛克时期音乐中装饰音地位十分重要。在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因为害虫危害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利用基因工程技术(Ge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GET)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很好地控制了鳞翅目害虫
天目山脉,曾让临安农户引以为傲的山核桃林,如今正面临干腐病、根腐病的双重挑战。$$在临安的山核桃第一大镇——岛石镇,去年山核桃林的面积有12.8万亩,占到临安全市的四分之一多
报纸
在声乐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艺术歌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其中德语作品又尤为重要。一个想学好声乐的人必须要学习大量的德语艺术歌曲。而在众多的德语作品中,舒伯特的作品
根据基床系数的理论结合现场平板载荷试验方法结果,对用室内三轴(CD)试验测定基床系数测定结果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目的:比较利普刀与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利普刀治疗,治疗组采用微波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有效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持续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作出中国贡献,得到了各国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影响力日益扩大。六年间,这项倡议通过加强政策协调力度
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是世界性的水稻病害,特别是在亚洲尤其严重,我国是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大流行的年分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威胁粮食生产安全。防治该病最好的
基床系数是轨道交通工程重要的设计参数,以苏州轨道交通为例进行特性分析,通过对固结试验、三轴试验及原位测试K30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指出其优势与不足,并对室内试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