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战略地位。煤炭的利用存在许多问题,如运输成本高、利用效率低、污染问题难以解决等。提高我国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是研制和推广煤炭的分质利用技术。由于超临界水的特殊性质,煤在超临界水中的转化近年来倍受关注。其反应介质为水,因此即使是水分含量较高、难以利用的褐煤,也无需进行干燥;反应介质及褐煤中的水均可参与反应,水中的H原子可提高燃气热值,O原子可减少氧量消耗;反应后气体产物较为洁净;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可获得不同的目标产物,从而实现煤炭的分质利用,同时可对煤中的污染性元素进行定向脱除。本文以褐煤作为研究对象,对煤在超临界水中反应的产物特性及污染物迁移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煤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煤中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了除污染物外的常规产物在气、液、固的分布特性。CO2、CH4、H2是主要的气体产物,随着温度及压力的升高,气体产率均有明显上升。CO是重要的中间产物,含量较低,在超临界水中通过水煤气转换反应,生成C02和H2。随氧当量比(ER)的升高,C02产率上升,CH4及C2H6的产率下降,H2产率则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液体产物中酚类所占比例最多,多环芳烃种类较多。与原煤相比,固体产物中的C、N含量升高,H、S含量降低,灰分比例及热值升高,挥发分比例降低。固体产物中羟基及脂肪类有机物的特征峰消失,含氧官能团的特征峰明显减小,表面出现片状的碎片及孔隙结构。探讨了煤中S在超临界水反应后三相产物中的赋存形态及转化机理,并推断出S的反应路径。文中试验条件下,S元素的反应率在58-78%之间。原煤中有机硫含量最高,经过超临界水反应后,80%以上的有机硫均已分解;硫化铁硫的固存率随温度、压力、ER的升高均呈降低趋势;硫酸盐硫的总量在ER≧0.3时,超过原煤中硫酸盐硫的总量。S042-及S2032-是液体产物中主要的无机含硫产物,S2-和HS-、SO32-和HS03-相对较少。文中试验条件下,煤在超临界水中反应后,气体中的含硫化合物仅检出H2S。反应路径如下:煤中不同形态的S部分分解产生含硫自由基,与H2反应生成H2S,与煤中大分子有机物结合生成噻吩硫,与煤中富氧官能团或加入的H202反应生成802;硫醇、硫醚等有机硫经过分解或水解也可产生H2S;生成的H2S部分溶于水生成S2-+HS-,部分与煤中有机物结合生成有机硫,部分以气态形式排放;生成的S02溶于水生成SO32-+HSO3-,S的不同价态的阴离子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在文中的试验条件下,认为CaSO4未发生分解。分析了煤中N在超临界水反应后的存在形式及中间产物,得出了N的反应路径。褐煤中的N在超临界水中的反应率并不高,在26%-46%之间,固体产物中N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液体产物中NH4+、NO3为主要的无机氮存在形式。气体中除N2外未检出其他含氮化合物。反应路径为:煤中的大分子有机氮与超临界水、H202反应,导致氮链断裂,生成NH3、有机类硝基化合物及其他大分子含氮化合物,其中硝基化合物及大分子含氮化合物可能与H自由基结合,生成NH3,NH3溶于水生成NH4+,而硝基化合物在超临界水中发生水解,生成NO3-,NO3和NH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探究了煤中重金属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的挥发及富集特性,分析了反应前后赋存形态的变化,并进行了反应路径的推断。Pb、Cd为半挥发性元素,其反应率分别在16%-27%及11%-26%之间;Mn、Cu、Zn属于难挥发元素,反应率均低于10%;Cr和Ni的反应率出现负值,反应釜发生了腐蚀。固体产物中的重金属相比原褐煤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富集。液体产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与超临界水的萃取能力及重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有密切关系。同时,水的加入一定程度上也阻止了重金属向气体产物的迁移,气体产物中重金属的浓度低于仪器检出限。利用Tessier萃取法将煤中的重金属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物态、有机态及残渣态。经过超临界水反应后,不稳定的可溶态及碳酸盐态向稳定的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超临界水反应降低了煤中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反应路径如下:可交换态重金属通过溶于水或发生离子交换溶出到液体产物中,生成重金属离子;绝大部分碳酸盐态重金属分解产生重金属的氧化物及C02;超临界水可将部分铁锰氧化物态的重金属脱附到液体中;部分有机态的重金属连同有机物一起溶于超临界水中。上述溶解出的重金属与02、H20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归属于铁锰氧化态;与一般有机物结合会生成有机态;进入矿物晶格中即转化为残渣态。阐明了煤中碱金属在超临界水中的反应特性,分析了反应前后碱金属赋存形态的变化,得出了不同形态碱金属的反应路径。煤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K、Na的反应率分别在1.1%-11.4%及0.3%-19.9%之间,反应率的高低与K、Na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密切的关系。固体产物中碱金属相比原褐煤有所富集。碱金属在液体产物中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与超临界水的萃取能力及碱金属的溶解度有关。同时,水的加入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碱金属向气体产物的迁移,气体产物中碱金属的浓度均低于仪器检出限。利用化学萃取法将煤中的碱金属分为水溶态、羧酸盐态、配位官能团态及硅铝酸盐态。水溶态及羧酸盐态的碱金属在超临界水中不稳定,可转化为配位官能团态及硅铝酸盐态,降低了碱金属的环境风险。反应路径如下:水溶态的碱金属首先溶于水中生成碱金属离子,羧酸盐态及配位官能团态的碱金属分解释放碱金属离子,硅铝酸盐态在试验条件下相对稳定。上述释放的碱金属离子与煤分解得到的大分子有机物结合会产生配位官能团态,与煤中的Si02、矿物质等反应会生成稳定的硅铝酸盐态沉积在固体产物中。综上所述,煤在超临界水中反应后,气体产物中除H2S外,未检出其他污染性化合物;液体产物中存在一定浓度的硫、氮无机阴离子及重金属、碱金属;固体产物中硫化铁硫及有机硫的反应率较高,二者可向硫酸盐硫转化,氮的反应率不高,重金属及碱金属均由不稳定的形态向稳定的形态转化;推断得出煤中硫、氮、重金属、碱金属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的迁移路径。展望未来,煤经过超临界水反应后,可实现分质利用。固体产物水分较低,热值较高,可作为燃料使用;液体产物的利用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气体产物较为洁净,可大大降低气体产物的净化成本,有望替代IGCC及煤制天然气的气化技术。
其他文献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列为一项重要水利指标,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的一项主要指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护我国文化安全不仅是新时期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实施对外交往的重要前
盐胁迫是影响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而作物的耐盐性是一种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本研究以耐盐亲本F63和感盐亲本F35杂交后代单粒播种构建F2:5RIL (recombination inbred li
多媒体发达的现代课堂,板书越来越没地位了,有的课堂甚至出现"零"板书。板书趣味横生激发学生兴趣,板书思路清晰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形象生动加深学生记忆,板书调控学生情绪使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在俄罗斯语言文化学领域,观念就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随着语言文化学的发展,观念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观念是具有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特征的集体
2014年1月3日,国内首台DSUC型双护盾硬岩隧道掘进机(Double Shield Universal Compact TBM,简称DSUC TBM)进驻青岛地铁2号线海安路站施工区段,该TBM掘进机根据青岛地下岩层特点进
近年来,人们对不污染环境、可持续使用的交通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发动机比功率(Kw/排量*升)的提高,导致发动机工作温度越来越高,这就对材料热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发
激光属于一种高科技发明,在军事、国防、医疗、工业等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激光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激光光斑的测量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激光光斑检测方法具有操
挪用公款罪是司法实践中发案率较高的罪名之一,案件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司法实践认定带来了诸多困难。虽然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两高院相继对挪用公款罪颁发了多个立
为了研究碳纤维布(CFRP)对混凝土受弯梁的加固效果,基于ANSYS建立CFRP加固前后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力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得到构件应力状态与变形情况。分析ANSYS后处理数据得出CF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