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典型内陆湖泊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f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因本身粒径小且具有塑料的原本特性,致使其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且不停迁移,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潜在风险与威胁。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内陆湖区,湖泊作为青藏高原上的代表性水体是生态环境研究与保护的重点区域。对青藏高原湖泊中微塑料的研究是内陆湖泊中微塑料和高原环境中微塑料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多项因素的综合评价与筛选本研究选取了青藏高原的12个典型湖泊进行微塑料分布研究和污染风险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藏高原典型湖泊所有水体样点中均发现微塑料,其丰度范围在0.17~3.3 n/L间,平均丰度为0.76±0.52 n/L。与其他地区湖泊表层水体中微塑料丰度相比青藏高原地区典型湖泊水体中微塑料丰度较低。青藏高原典型湖泊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类型以纤维状为主,其占比依次为纤维>碎片>薄膜>球状,随着粒径的减小微塑料的数量逐渐增加。拉曼显微镜对表层水体中微塑料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PA)和聚苯乙烯(PS)等多种化学成分的微塑料赋存,其中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微塑料的主要化学成分。(2)青藏高原典型湖泊52个样点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范围在12~119 items/kg间,平均丰度为44.4±28.6 items/kg,除盐度在100‰以上的湖泊外其余湖泊中微塑料丰度遵循沉积物高于水体的规律。虽然纤维状微塑料占比较高,但沉积物中碎片微塑料的占比明显高于水体,而微塑料的尺寸分布同样呈现粒径减小数量增加的规律。(3)通过相关文献和对研究对象的12个湖泊周边人类活动情况调查和将水环境因素与微塑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典型湖泊微塑料的来源以人类活动传播为主。并通过风险指数法对青藏高原12个典型湖泊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进行风险评价发现,表层水体微塑料污染指数最大出现在茶卡盐湖为61.44,风险等级为Ⅱ级,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指数最大出现在青海湖湖为80.56,风险等级为Ⅱ级,所有湖泊表层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内梅罗污染指数均小于0.7,表明青藏高原典型湖泊微塑料污染总体处于较轻状态。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双碳”背景下,在污水处理达标的同时进行污泥减量化已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2O-MBR)工艺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具有同步脱氮除磷、污泥负荷低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但该工艺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MBR反应池中产生的剩余污泥浓度较高影响后续污泥处理环节、不可避免的膜污染问题等。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污泥可以破坏污泥絮体、对细胞破壁溶出胞
学位
针对当前蓝铁石法磷回收率低、蓝铁石生成量小等问题,本研究聚焦于以氧化还原介体强化厌氧消化过程中Fe2+及蓝铁石晶体的生成,探究了氧化还原介体及不同铁源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Fe(Ⅲ)还原、磷形态转化、蓝铁石晶体生成及有机物组分的影响;此外,以比表面积大、内部孔径多的沸石做晶种,探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沸石对蓝铁石结晶的影响,并利用响应曲面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氧化还原介体的投加可
学位
山洪灾害破坏性严重,不光威胁着社会经济,还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迫在眉睫。山洪灾害防治除了采用有限的工程措施外,更多采用的是非工程措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就是山洪灾害预报预警,预报预警效果的好坏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科学合理的预报预警研究很有必要。陕西省山洪灾害频发,极大程度上制约了陕西省山丘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志丹县作为陕西省水土流
学位
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是影响土壤侵蚀的直接驱动力,也是导致水土流失时空分异的重要原因,探明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于区域土壤侵蚀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植被恢复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措施。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证明,通过植被恢复等生物措施和淤地坝建设等工程措施,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并且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开展黄土高原黄土区典型流域生态建设对流域景
学位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同水土流失的斗争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作为黄土高原主要的拦水拦沙措施之一,一直是黄土高原地区研究的热点所在。现有研究较多关注于坡面产流产沙的规律机理以及上方来水对沟道侵蚀产沙的作用,等单独侵蚀地貌单元下的作用机制,对于淤地坝对小流域的水沙调控作用还不清楚。本文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以桥沟流域模型为研究对象,解析不同淤地坝布局下流域的
学位
沸石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能够起到促进土壤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本文向黄土地区黑垆土中添加沸石,结合室内试验和盆栽试验。分析沸石施量对黑垆土土壤水盐分布、氮素运移和团聚体含量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探究沸石施量对春小麦生长特征、形态特征和生长模型构建的影响。阐明沸石对黑垆土结构改良效果和春小麦生长特性的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沸石施量为20 t/hm2时,减渗效果及缓解黑垆土的盐碱化程
学位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湟水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受制于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植被覆盖度极低,如何有效地修复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而深入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质量的提高和土壤性状的改良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以地处黄土高原湟水河流域的湟水林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样点布设、样品采集与实验室测定,运用统计学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不
学位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环境而建立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其处理效果与其内部的溶解氧含量有很大的联系,溶解氧的含量及分布状态影响湿地对有机物和氮素的去除。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因此过氧化氢作为人工湿地的供氧剂,对提高湿地溶解氧含量从而改善湿地处理效果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探究人工湿地中合适的过氧化氢添加方式,过氧化氢浓度以及过氧化氢对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过氧化氢作为供氧剂在
学位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低等优势,但膜污染及能耗问题导致污水处理成本显著增加,限制了MBR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曝气是控制膜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有利于缓解膜污染,又可为MBR系统内微生物提供溶解氧。然而,曝气过程中气泡群体对流场特性所产生的影响未被考虑,流场特性与膜污染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从实验角度进行验证。本研究针对MBR系统内流体
学位
剩余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富集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营养元素等,具有“污染”和“资源”的属性。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泥水,尚未有大量研究。本文围绕提高污泥水可生化性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主要以污泥浓缩上清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在处理难降解废水方面卓有成效的高级氧化工艺,开展提高污泥浓缩上清液可生化性的研究,提出超声波联合ZVI(零价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