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乡村庙会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调适性研究——以河南省L村庙会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ys0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集体性文化活动。庙会与乡村的关系十分密切,庙会在一定程度上是乡村生活整体风貌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庙会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起着调剂作用,庙会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庙会与社会发生了或明或暗的互动关系。那么庙会与社会发展究竟作出了哪些调适,使得庙会依然是百姓津津乐道的重大活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从社会学角度,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比较分析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功能主义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理论、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理论、布迪厄的惯习和场域理论等对河南省L村庙会进行了研究,并对乡村庙会发展提出了探索性研究。   本文包括五个章节:第一部分绪论,阐明了研究缘起,分析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关于庙会的研究、关于庙会与村落的研究、关于庙会文化与社会的调适性研究等,明确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的研究方法,简要描述了研究个案的概况;第二部分相关理论支持与核心概念界定,阐述了本文的社会学理论基础,界定了本文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庙会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调适性研究,包括庙会功能与社会发展的调适,庙会参与群体与社会发展的调适,庙会活动方式与社会发展的调适等三方面;第四部分庙会文化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庙会文化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系,并对庙会文化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包括正确引导,注重传统文化之根;传承革新,保护传统文化之魂;因势利导,增强社区凝聚力;审时度势,探索庙会文化发展;第五部分余论,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在社会分化日益剧烈的当今社会,“边缘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边缘”似乎成了“弱势”、“贫困”、“失语”甚至“负面”的代名词,边缘人群似乎也成为大众眼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稠油油藏使用蒸汽热采方式开采,成本高、采收率低.与蒸汽热采相比,火烧油层技术具有采收率高、改善剩余油性质、适用条件更广泛等特点.内蒙达14块属于薄互
在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大中城市出现了集中安(且去低)保群体的社区,这种特殊的城市社区一般建在城市比较偏远区域,社区设施相对较差,社区大多数居民的经济收入、社会保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为“三违”),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反“三违”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
本文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白村为个案,在历史的延续性中对该地区灌溉技术的发展进行回顾、描述和分析,并在经验层面上对结构性条件制约下科尔沁蒙古族农民技术选择的特点、机制、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开发是指人们为了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
1950年6月10日,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被蒋介石当局逮捕枪决。这个国民党军界的高官就是中共地下组织的“密使一号”。 On June 10, 1950, Chiang Kai-shek
在我国农地政策的演进中,土地调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但从地方实践看,土地调整仍是农地制度的重要特征。一些具有土地调整传统的地区在承认国家土地政策前提下,以地方土地实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