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Ti原子比例及含量对Cu-Ni-T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y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不仅需要Cu合金具有优良的强度硬度和导电性能,同时还要确保Cu合金具有高的抗软化温度。本文探究不同Ni、Ti原子比例和Ni、Ti总含量对Cu-Ni-Ti合金性能的影响,包括硬度、电导率和抗软化温度,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和扫描透射等方法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组织,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热力学计算得知,Ni3Ti相存在于CuNiTi+FCC+Ni3Ti三相区和FCC+Ni3Ti两相区,且在600℃和950℃时,该相的固溶度分别是0.4%和2.8%。因此在固溶时效过程中很有可能析出Ni3Ti相;(2)研究了确定Ni+Ti总含量为4 wt.%条件下,Ni/Ti比对Cu-Ni-Ti性能的影响。Ni/Ti从1提高至5.8,Cu-Ni-Ti均具有明显的时效硬化特征,Ni/Ti=4、5.8的合金峰时效硬度和最大电导率偏低,Ni/Ti=1、1.5合金具有较高的峰时效硬度,但电导率最大值小于45%IACS,Ni/Ti=2、2.5时效态合金不仅峰时效硬度最高,电导率均大于55%IACS,此外,试验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抗软化性能,软化温度介于680℃-720℃之间;(3)研究了确定Ni、Ti原子比(Ni/Ti=2)的条件下,Ni、Ti总含量对Cu-Ni-Ti合金性能的影响。Ni、Ti总含量从1 wt.%提高到6 wt.%,Cu-Ni-Ti合金均具有明显的时效硬化特征。Ni+Ti=1 wt.%的合金虽然具有高于60%IACS的电导率,但是硬度均在110 HV以下,Ni+Ti=7 wt.%的合金具有高于180 HV的硬度,但是其电导率低于50%IACS。Ni+Ti=2、3、4、5、6 wt.%的合金硬度均高于160 HV,电导率均大于50%IACS。除此之外,试验合金均有良好的抗高温软化性能,软化温度在680℃和750℃之间;(4)对Cu-Ni-Ti合金的晶粒组织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随着Ni、Ti总含量的增大,铸态和固溶态晶粒被细化;在XRD衍射图谱中并没有出现第二相的衍射峰。扫描电镜显示合金中出现了长条状和球形的第二相并且大多沿晶界分布。面扫描发现了第二相中Ni、Ti两种元素的偏聚现象,线扫描发现第二相中部Ni、Ti元素含量较高,边部较少。点能谱显示第二相中Ni、Ti原子比接近于3:1,由此断定第二相为Ni3Ti;(5)采用透射电镜对峰时效和720℃/1 h保温的Cu-Ni-Ti合金进行了分析。组织中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球形纳米析出相,经组成元素分析和衍射斑点标定,确定其为Ni3Ti相,相比于峰时效态合金,经过保温处理后的纳米球形析出相发生了明显粗化,但是与基体的界面关系仍是半共格,推测这是该合金具有高抗软化温度的关键原因。
其他文献
目前,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常由于底板裂隙导致母液渗漏,使母液回收率降低。稀土母液渗漏不仅浪费稀土资源,更会对稀土矿山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本文考虑采用高压水射流技术,在矿山底部定喷注浆合成人工底板,以解决稀土母液渗漏问题。为确保合成防渗良好的人工地板,需要研究高压淹没水射流破土距离,确定合适的注浆孔距离。综上,本文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淹没水射流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分析得到以
目前易选易冶的黑钨资源逐渐消耗殆尽,低品位白钨矿已逐渐成为钨工业的主要原料。由于低品位白钨矿伴生可浮性相近的萤石及方解石等矿物,浮选过程在保证钨回收率的同时难以获得高品位的白钨精矿。然而,国内外主流的氢氧化钠分解和碳酸钠压煮工艺处理低品位白钨矿存在浸出试剂用量大、钨浸出率偏低的缺点。利用低品位白钨矿伴生有氟化钙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了磷酸钠-氢氧化钠-氟化钙协同浸出低品位白钨矿的新工艺,实现白钨低耗高
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因其丰富的物理性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这类化合物独特的磁性源自于稀土元素中部分填充的4f电子,这些电子具有良好的局域性。在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中,局域磁矩主要受到Rudermen-Kittel-Kasuya-Yosida(RKKY)相互作用和晶体场效应(CEF)的影响,产生了丰富的磁结构、磁性相变以及磁热效应(MCE)、磁电阻(MR)等物理效应。在固态制冷领域,基于磁热效应
对于一些在强度、导电性、耐热性、延展性方面都有较高要求的高端领域,如工业机器人手臂、无人机、电机转子等。现有的高强高导材料都不满足相应的性能要求,而铜银合金在这些方面却展现出了其巨大的优势。本文采用“连续熔炼-上引连铸”的新方法制备了Cu-2Ag合金杆坯、板坯及Cu-3Ag合金板坯。结合固溶、时效、退火、轧制、拉拔等工艺制备了Cu-2Ag合金线材和Cu-2Ag、Cu-3Ag合金板材。利用拉伸试验、
热障涂层是一种多层复合结构,界面是应力集中部位,也是引起涂层剥落的关键原因。粗糙界面形貌能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但是会引起界面应力集中。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平衡界面微观形貌和应力集中问题开展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界面微观形貌对应力应变分布与裂纹演变行为的影响。本文使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热障涂层,利用激光在粘接层与陶瓷层界面构筑沟槽织构,借助拉伸-数字图像相关法实验获得了拉伸过程中涂层表面应变分布,结
Sm2Co17永磁材料具有高的居里温度、优越的综合磁性能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高铁等领域。本论文分别通过熔体快淬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了Sm2Co17基合金条带和磁体,研究了元素添加、烧结工艺、热处理工艺及热变形工艺对Sm2Co17基合金的微观结构、永磁性能、高温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利用熔体快淬技术制备了Sm24.6Co50Fe17.4Cu5.7Z
当前稀土永磁二次资源回收再用具有强烈的迫切性,仅在钕铁硼生产过程中,就会产生约30%的废料,其中含有30%左右的稀土元素。并且,这些产品有使用年限,到期失效,也会产生含有大量稀土的废弃物,中国占比60%以上,且报废量逐年增加,大量永磁废料急需合理处置。此外,在我国市场中,稀土氧化物供不应求,供给缺口逐年扩大,尽管回收利用不能完全缩小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巨大差距,但从长远来看,回收的二次供应可以满足近5
中熵合金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型金属材料,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等原子比Fe Co Cr Ni和Fe Co Cr Ni Mn高熵合金为FCC结构的单相固溶体,其塑韧性良好,但强度较低,难以满足工程结构材料的使用要求;此外,大量昂贵的Co、Ni等合金元素的使用,极大增加了合金的制备成本,进一步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Fe Co Cr Ni高熵合金的基础上,基于
全过渡族型(all-d-metal)Ni-Mn-Ti基磁相变合金是近几年才被发现的一类新型Heusler合金体系,在磁场或应力驱动下能够发生马氏体相变并伴随有丰富的磁功能性质,包括磁驱形状记忆效应、磁热效应、弹热/压热效应、磁电阻、磁致应变等,在许多前沿领域比如固态制冷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发现时间较短,all-d-metal Heusler合金体系的结构及其物性的研究仍不够完善,因此对al
作为高强度和高电导率铜合金中极具发展潜力的铜合金,Cu-Cr-Zr合金广泛用于电子,电力和交通运输领域。对于Cu-Cr-Zr合金的研究和发展,国外已经生产出成熟的合金牌号产品,中国这些年对于Cu-Cr-Zr合金发展也不断追赶,但我国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生产出Cu-Cr-Zr合金距离国外的合金产品仍有较大差距。在面对上述情况下,我们需要对Cu-Cr-Zr合金成分和加工的工艺继续探究,以期实现合金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