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利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财务决策,是上市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股利政策与股东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股东非常关注公司的股利政策,并且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股利政策的制定。我国的股权结构正处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转型时期,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非理性化程度较高,在逐步实现全流通的过程中,研究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我国尚未完全解决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不同的利益主体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参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现金股利的发放可能反映了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以及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利益博弈的关系。如何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现实的股权结构来研究我国的股利分配问题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共分为七章,研究按照如下章节展开。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并对股利政策理论进行简要的回顾。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的部分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www.sse.com.cn)、深圳证券交易所(www.szse.cn)和巨潮资讯(www.cninfo.com.cn)。第二章: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概况,对上市公司在不同年度的现金股利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本文以截至2004年12月31日已经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共计1318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样本剔除了2004—2005年度信息披露不完整的上市公司。由于非盈利公司不存在现金股利分配,本文仅对2004年度1123家盈利公司和2005年度1043家盈利公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部分盈利公司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愿意发放现金股利,但半数以上的派现公司发放的每股现金股利小于0.1元,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还处于低分配状态。尽管2005年度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数量少于2004年度,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占盈利公司的比例也小于2004年度,但是2005年度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现金股利和平均股利支付率却高于2004年度。第三章: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主要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相对集中度以及H指数(Herfindahl Index)三个方面来分析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超过35%的上市公司由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同时,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度较高,即使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或等于50%,第二大股东也难以对第一大股东的控股能力构成威胁,从而确保了第一大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的相对控股权。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仅是“一股独大”,而且还“一股独控”。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占盈利公司的比例及每股现金股利之间呈开口向上的近似“U型”关系;当股权相对集中度处于30—40区间,盈利公司平均每股现金股利和平均股利支付率达到最大值;H指数与股利支付率存在近似“倒U型”关系。第四章:股东构成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主要从流通股比例、国家股比例以及法人股比例三个方面来分析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流通股股东购买公司的股票既不是为了实施对公司的控制,也不是为了获得股利收益,流通股股东股票投资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通过频繁买卖获得资本利得。因此,流通股股东很少关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非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虽然低于流通股股东,但所持有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无法通过交易取得资本利得。研究表明,有国家股的上市公司与没有国家股的上市公司盈利情况相当,但是前者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占盈利公司的比例却低于后者;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其盈利公司占上市公司的比例低于未含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与股利支付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第五章:影响股利政策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讨论在股权集中度、股东构成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股权结构如何影响股利政策。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相对集中度与每股现金股利及股利支付率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流通股比例、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及股利支付率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各因素与每股现金股利的相关性均高于股利支付率。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虽然影响股利政策的相关因素很多,但是最终能通过逐步回归的检验,留在模型中对股利政策具有明显解释作用的关键性因素却很少,而且在不同年度这些关键性因素也不统一。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第六章:其它因素对股权结构及股利政策的影响,主要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和行业因素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产生的影响。截至2005年12月31日在本文采集的样本中已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共计184家,我们以2004年度的数据代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情况,以2005年度的数据代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情况,通过对比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盈利公司股权集中度、股东构成的变化以及现金股利的分配情况,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并不是公司盈利的保障,但是已股改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每股现金股利和股利支付率均高于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流通股比例显著增加,平均比例由36.77%提高到47.47%。但是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几乎都还或多或少地存在非流通股。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还与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有关。本文考虑了行业因素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按照CSRC行业分类标准,将上市公司分为十三类,研究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现金股利政策。研究发现,垄断行业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占盈利公司的比例和每股现金股利均高于其他行业。第七章:结论,对文章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指出文章的主要贡献。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殊性,现有的股利政策理论都无法完全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市场无法做出合理预期。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并不具备健全的信息传递机制,因此,信号传递理论在我国发挥的作用不大。代理成本理论主要解释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或等于50%时,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较弱,代理成本较大,需要提高股利支付率来降低代理成本;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50%时,第一大股东取得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代理成本较小,第一大股东降低股利支付率减少现金股利的发放而保存更多盈余。顾客效应理论主要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与股利支付率的负相关关系。在现金股利和资本利得之间,流通股股东更偏好资本利得,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或低股利支付率政策正是流通股股东这一偏好的具体体现。本文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如下主要贡献:(1)本文专门从股权结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对股权结构如何影响股利政策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将股权结构分为股权集中度因素和股东构成因素,在独立研究各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的基础上,再用回归分析方法讨论各因素共同作用下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2)本文考虑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东构成、每股现金股利和股利支付率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各项指标的发展趋势。(3)本文考虑了行业因素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按照CSRC行业分类标准,将上市公司分为十三类,研究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现金股利政策。(4)本文在对影响股利政策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时,不仅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还进一步采用了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更有利于找出对每股现金股利和股利支付率具有明显解释作用的关键性因素。我们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为我国股利政策的制定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巡检机器人在电力电缆隧道的应用,对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各部分功能与工作原理分析。
研究了 Li Al H4/Al Cl3对 N-甲基 -1 -氧杂 -6-氮杂螺 [2 ,5]葵烷的还原反应。Li Al H4/Al Cl3对氮杂螺环氧化物选择性反应 ,开环重排生成了开链化合物。产物结构经 1 HNMR
当前在用的工业燃煤锅炉多数存在燃烧效率不高、能耗大等问题,因此,对工业燃煤锅炉进行节能改造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某工业燃煤锅炉的运行现状分析。本文介绍了节能改造方案
目的:建立灵敏、准确的Beagle犬血浆中S-奥拉西坦浓度的UPLC-MS/MS检测方法,并用于该药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甲醇-水溶液(85∶15,V
大跨度连续桥梁的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我国目前对大跨度连续梁桥的施工技术的研究相对还比较少,因此,对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技术的研究有很高的现实意义。本文浅述了影响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研究和应用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其理论框架和实际管理体系很好的指导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人们对税务风险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际物流是物流领域在地域上的延伸和扩展,虽然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但是国际物流是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诸多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目的是真正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找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对应采取措施进行管理,使学生能更好获得知识,改善
标题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及农药中间体,它和氨基酸反应生成的衍生物应用发展前景广泛。以间二甲苯为主要原料,经侧链氯化、环上氯化、水解和脱羰基4步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
本文在分析COMSOL与MATLAB这两款软件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COMSOL与MATLAB联合仿真的方法,通过COMSOL与MATLAB之间的相互调用,实现了MATLAB与COMSOL的数据传递,并结合实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