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与玉米赤霉烯酮的联合毒性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是食品和谷物饲料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全球性的威胁。值得注意的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两种霉菌毒素,二者在各种谷物和食品中具有较高的共同检出率,联合污染现象较为严重。研究表明,多种霉菌毒素共存相较于单一毒素可能产生更强的毒性影响。已有多项研究针对DON和ZEA毒素联合暴露产生的交互作用效果开展了相关实验,但DON和ZEA毒素产生协同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仍不详尽。作为新的生物标记物,微小RNA(micro RNA,mi RNA)这类短链非编码RNA能够调控多种生物进程,且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毒性反应密切相关。但mi RNA是否参与DON和ZEA的联合毒性调控及其分子机理尚不清楚。此外,研究发现DON和ZEA毒素单独暴露可通过母体对后代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因此阐明二者长期联合暴露是否对子代造成毒性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斑马鱼作为体内实验模型,从斑马鱼胚胎、成鱼及子代多个生命阶段系统评估了DON和ZEA共同暴露后产生的联合毒性效应。进一步利用Hep G2细胞模型深入分析了mi RNA介导的DON和ZEA协同毒性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DON和ZEA共同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作用。选取DON和ZEA对斑马鱼胚胎无毒或低毒性的浓度进行共同暴露,96 hpf存活率统计表明,二者共同暴露后斑马鱼胚胎存活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未干扰胚胎孵化过程。但与对照组相比,DON和ZEA联合暴露显著(P0.05),但毒素共同暴露组中斑马鱼体重增长变化低于对照组,说明毒素长期暴露可影响斑马鱼正常生长发育。DON和ZEA共同暴露提高斑马鱼肝脏中ROS水平和MDA含量,同时影响抗氧化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说明二者联合暴露引起斑马鱼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毒素共同暴露组中肝脏毒性标志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对肝脏造成潜在毒性作用。与DON和ZEA单独暴露相比,2μg/L DON和2μg/L ZEA联合暴露28天后可以通过激活TLR4/My D88/NF-κBp65信号通路促进肝脏炎症基因和蛋白表达,引起明显炎症反应;同时提高Bax/Bcl-2基因比值和Caspase-3基因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9蛋白表达,说明二者联合暴露具有潜在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3)环境相关浓度DON和ZEA暴露对斑马鱼子代的毒性影响。采用2μg/L DON和2μg/L ZEA联合暴露28天,与对照组相比,DON和ZEA单独暴露和共同暴露组中斑马鱼子代胚胎120 hpf存活率和24 hpf自主运动次数显著(P<0.05)下降,48hpf心率显著(P<0.05)升高,说明DON和ZEA长期暴露可以干扰子代胚胎发育。同时,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单独或联合暴露显著(P<0.05)降低斑马鱼子代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显著(P<0.05)提高促炎基因IL-1β、IL-8和TNF-α表达,未显著影响促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表明DON和ZEA单独或共同暴露可诱导子代氧化应激和炎症响应,但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4)DON和ZEA诱导协同肝脏毒性的体外模型构建和分子机制探究。采用Hep G2细胞构建体外毒性模型。结果发现,DON(0.01-5μM)和ZEA(1-80μM)毒素单独处理Hep G2细胞24 h后显著(P<0.05)降低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内ROS水平,呈现明显剂量依赖效应。经计算,DON和ZEA毒素的IC50值分别为1.62μM和30.95μM。根据ZEA毒素和DON毒素的IC50比值为20:1,后续实验选取二者无毒或低毒性的浓度进行一系列交互处理,最终发现与ZEA(4μM)和DON(0.2μM)单独处理相比,ZEA和DON半剂量联用(2μM ZEA+0.1μM DON)共同处理细胞24 h后显著(P<0.05)降低细胞存活率,通过Calcu Syn软件分析可得协同指数CI值为0.608,说明呈现协同毒性效应。后续对此浓度组合引起的生物学变化进行了观察。DON和ZEA共同处理提高Hep G2细胞内ROS积累水平、MDA含量和GPX酶活性,降低SOD酶活性,CAT酶活性未显著改变,说明诱导细胞氧化损伤;同时显著(P<0.05)上调促炎基因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引发细胞炎症反应。RT-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DON和ZEA联合处理显著(P<0.05)增加Hep G2细胞中PTEN、Bax和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显著(P<0.05)降低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说明PTEN/PI3K/AKT信号通路在协同毒性中发挥调控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RT-q PCR验证发现mi R-221作为上游靶点可以负向调控PTEN基因表达;细胞转染实验结果显示,mi R-221过表达后显著改变DON和ZEA联合处理导致的PTEN/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变化。同时,mi R-221过表达后可以显著(P<0.05)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ROS积累水平;mi R-221被抑制后呈现相反趋势。以上结果表明,DON和ZEA的协同毒性效应可能与mi R-221介导的PTEN/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针对无人机在有障碍环境中编队形成和保持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系统约束的无参考轨迹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算法。为处理模型预测控制(MPC)中存在的约束耦合和代价耦合,引入假设轨迹设计了低保守的相容性约束和无参考轨迹的代价函数,使得算法可以分布式同步执行。其次,基于速度障碍法设计终端约束保证了终端域的安全,并给出了一个可行的终端控制输入。将代价函数作为Lyapunov函数,结合构造的稳定性约束
目的 对楤木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通过ODS、硅胶、制备型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楤木叶正丁醇组分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甲氧基-二氢查尔酮苷元-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O-β-D-吡喃葡萄糖-二氢查尔酮苷元-4’-O-β-D-吡喃葡萄糖苷(2)、异甘草苷(3)、4’-O-m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好以学为主的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备课时,自己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构思新颖、实效性高的课堂活动程序引导学生自我体验式学习。要求自己必须研究文本,通过探究写作背景和此时阶段作者的情感体验,来深入解读文本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初,“金三角”贩毒集团与国际毒潮的侵扰打破了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禁毒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宁静,毒品问题在中华大地上死灰复燃,并迅速成燎原之势。尽管我国对此问题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先后通过加强毒品打击力度、扩大毒品犯罪范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毒品战争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毒品的更大范围扩张,但毒品问题在我国的态势依旧居高不下,境内的传统毒品犯罪屡禁不止。同样,在世界各国,毒品的蔓延随着新
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工作绩效量表、人际关系量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385名实习教师从其实习第一周起连续追踪测量五周,利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轨迹,以及主动性人格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呈先高后低再升高的U型非线性发展趋势;(2)工作绩效和人际关系在主动性人格与教师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工作绩效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人际关系的中介效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新表达,是一种思政教育理念,其目标指向价值观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课程思政传递出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新思考与实践,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声乐技能”课程思政及教学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和基本路径之一,与独立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道路上是相辅相成、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
将Barker码脉冲压缩技术应用于水平剪切(shear horizontal, SH)导波电磁超声换能器(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 EMAT),对提高在役钢板腐蚀检测回波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和空间分辨率以及实现大范围在线快速扫查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建立基于Barker码信号激励的钢板SH导波传播有限元模
采用责任管理和环节管理模式相结合,确保医疗设备高效运行,达到医疗设备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信息化管理为抓手,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精细化管理体系。通过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为医疗设备诊断、治疗提供精准性、可靠性保障。实现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环节把控、质量监督,达到实时动态监管,各类数据共享,指导医院实际工作,助力医院达到高质量管理水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现代教学也开始关注学生心理教育问题。为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美术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关心学生心理情况,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绘画给学生表达思想的机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