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其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y_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13-2014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在大面积应用的籼粳杂交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中各选两个品种为材料,即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甬优1640,杂交籼稻丰两优香一号、新两优6380,常规粳稻武运粳24,南粳9108。试验设置6个机插密度,比较研究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其结构、光合物质生产、抗倒伏能力以及茎鞘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明确不同类型水稻最适宜的栽插规格,为水稻产量与抗倒伏能力相协调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因品种类型而不同。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籼稻的产量均以D处理最高,D处理分别比A处理和F处理增产26.99%和9.85%,常规粳稻的产量以E处理最高,E处理分别比A处理和F处理增产22.63%和4.2%。穗数受机插密度的影响较大,随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逐渐增加,而每穗粒数呈相反的趋势。而机插密度对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密度的增加,拔节期干物重呈增大的趋势,抽穗期、成熟期干物重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拔节期一抽穗期的光合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净同化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群体生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抽穗期一成熟期的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净同化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籼稻在13.9 cm × 30.0 cm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而常规粳稻在11.7 cm ×30.0cm密度下干物质积累最高。3.随着密度的增加,三个类型品种茎秆的倒伏指数逐渐增大,茎粗、节间充实度、单茎茎鞘重都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在表观倒伏率、倒伏指数、株高以及重心高度等方面常规粳稻<籼粳杂交稻<杂交籼稻,抽穗后30d节间充实度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4.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秆中SiO2、K以及淀粉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抽穗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在抽穗后30d、成熟期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类型水稻茎鞘中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不同类型水稻茎秆中Si02、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表现为常规粳稻>籼粳杂交稻>杂交籼稻,不同类型水稻之间茎鞘K表现为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
其他文献
环保型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绿色蔬菜及无公害蔬菜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施肥以基施为主,追施为辅。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新疆大学在资源勘查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结合该专业特点,提出以ArcGIS软件为平台,建立适合该专业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并探讨了立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推进“产学研”结合和鼓励学生参加地质类技能竞赛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升课程教学效能具有一定的参考值。  关键词:资源勘查工程;实验教学内容;实验
初中政治教学贴近生活,紧跟时事,如何把枯燥的时事,各种案例变得生动起来,如何在政治课堂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把课堂变为学生的课堂,是近十年来所有政治
留白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哲学观和审美观,它是虚与实的和谐统一,是创作者高深艺术修养的体现。语文教学同样需要留白艺术。留白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辣椒是焉耆垦区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经济作物。随着团场作物布局的调整,现已成为我区支柱产业,平均每年种植辣椒2667公顷,其中线椒面积1000公顷以上。但在线椒种植中,由于前期缺墒
在萝卜的栽培管理过程中,如措施不当,会导致肉质根发生畸形、品质变劣,降低种植效益。
如今的现代美术的创作和教学之中,人们可以使用很多的流行元素,这种流行的元素也比过去多了很多。但是,现代艺术中却往往也缺失了很多的传统艺术的神韵,因此,在美术观初期形成的初
班级管理越来越成为一个备受教育界关注的问题。教师要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由管理者向组织者、服务者转变。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推行人性化管理。
除治苗圃杂草,长期以来二直是林业苗圃生产中的一个难题。杂草生长迅速,不但与苗木争夺养分和水分,还是许多病虫害的中间寄主。目前除治杂草的方法是人工拔除、耕作、地膜覆盖等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党委精细化推进中学、小学、幼儿园共建共强机制,确定了后宰门、康乐路、大明宫、朝阳门等4个工作区域。  据悉,合作方式为,由省级示范高中市89中,省级标准化高中市黄河中学、市西光中学等办学理念新、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优的学校为区域召集单位,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为所在区域成员单位,创设“六联”平台,即“党政班子联建、校级情感联谊、教育资源联享、学校特色联创、活动载体联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