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可再生能源具有非稳态性的特点,例如太阳昼夜更替、自然风力随季节变化等。因此,开发稳定高效的储能器件,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中存在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对能源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因其充放电效率高、循环性能稳定、功率密度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和成本受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可再生能源具有非稳态性的特点,例如太阳昼夜更替、自然风力随季节变化等。因此,开发稳定高效的储能器件,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中存在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对能源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因其充放电效率高、循环性能稳定、功率密度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和成本受电极材料影响很大,其中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好、无毒性等优点,在商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稻壳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生物质原料,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其中固有的二氧化硅成分可以在向碳材料的转化过程中充当完美的模板骨架,是一种理想的制备碳材料的原料。在将稻壳等生物质转化为碳材料的过程中,目前使用的活化剂大多集中在KOH、K2CO3、H3PO4、Na OH这类具有腐蚀性的化合物上,对环境危害很大,同时大多使用高温处理法来增加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不仅产率低、成本高,而且得到的碳材料孔隙结构不发达。本文采用不同的金属盐作为活化剂和石墨化催化剂,在不同的活化剂用量和活化温度下对制得碳材料的形貌特征、孔隙结构和石墨化程度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制得的活性炭组装为超级电容器,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探究,同时探究了不同的改性方法对制备的活性炭的结构组成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成果将为生物质基多孔石墨化碳材料的制备提供一条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金属盐具有不同的活化机理和协同作用。Mg Cl2·6H2O和Ca Cl2在活化过程中容易形成中孔,而KCl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更容易形成微孔结构。加入Fe Cl3不仅可以增加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与其他金属盐混合也有利于增加比表面积。根据氮气吸脱附测试的结果,增加活化剂KCl的用量,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先上升后下降,当稻壳和KCl的质量比为1:2时,得到的碳材料的比表面积最大,为1881.2 m~2/g。提高活化温度,有利于孔隙结构的生成,当温度上升至900℃,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003.5 m~2/g,但过高的活化温度生成过多的微孔结构,微孔率高达96.1%,不利于电解质离子的储存和运输。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的结果显示,活化剂过多不利于石墨碳结构的生成,但提高活化温度有利于无定型碳在铁元素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石墨碳结构。当使用KCl为活化剂,Fe Cl3作为石墨化催化剂,稻壳、KCl、Fe Cl3的质量比为1:2:1,活化温度为800℃时,得到的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石墨化程度,当电流密度为0.2 A/g时,两电极和三电极测试体系下分别得到了288.2 F/g和324.5 F/g的比电容,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采用脱硅、酸洗和水热的化学改性方式对碳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后,碳材料的形貌特征、孔隙结构以及石墨化程度均发生了改变。氮气吸脱附测试的结果表明,酸洗和水热处理有利于提高碳材料的比表面积,脱硅处理后碳材料的比表面积虽有所下降,但微孔率降低,总孔容增大。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脱硅和水热处理不利于碳材料石墨结构的生成,酸洗有利于提高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根据电化学测试的结果,化学改性后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均有所提升,水热处理的提升最为显著,比电容从288.2 F/g提升至335.5 F/g,提高了16.4%。
其他文献
水溶性暂堵剂通常选用易降解的水膨性高分子材料,暂堵剂吸水膨胀后体积变大,从而发挥堵水作用,进一步水解变为低聚物和小分子,实现解堵。普通的高分子材料不能完全降解,因此需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由于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加工性,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故本文将其作为原料用于油田暂堵剂。但是由于聚乳酸的脆性大、亲水性差、降解速率慢,因此需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以改善其机械性能和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丰富的能源,在供热采暖、工业加热等热利用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优势。然而太阳能存在着辐射强度不稳定、间歇性等固有缺陷,因此应用中通常需与一定的蓄热方式相结合。相变微胶囊悬浮液是指将微米级胶囊化的相变颗粒(m PCM)分散于基液(如水、乙醇等)中,形成均匀稳定的固-液相体系,具有较大的表观比热和优异的流动性能,区别于存在较大热阻的块状相变材料蓄热方式,可通过对流换热方式进行蓄热。同时,鉴
配电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是连接输电系统与用户的重要环节,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配电网的运行方式愈发灵活多变,为配电网的可观性及可控性带来了挑战。配电网拓扑运行方式的准确性是高效合理地进行配电网规划设计和运行控制的基础,在配电网中,网络的开关状态会因为联络关系变化、设备检修、故障情况下的转供等不确定因素而动态变动。然而,在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配电网中,由于具备遥信、遥测功能
紫外探测系统具有光谱响应集中、噪声低等优点,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备受关注。作为紫外探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出电路(Read-Out Integrated Circuit,ROIC)在系统中主要完成探测器的偏压设置、信号转换、采样和输出等功能。随着紫外探测系统的高速发展,对读出电路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低噪声是读出电路未来主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基于实际应用需求,根据新型氧化锌(Zn O
在电力系统互联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低频振荡仍是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低频振荡的产生原因主要可以分为负阻尼振荡机理和强迫振荡机理。由于不同类型的振荡所要采取的抑制或消除措施不同,电力系统运行人员需快速判别低频振荡的类型,若判别结果为强迫振荡,则还需及时定位扰动源以消除振荡。传统的振荡类型判别方法和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方法难以适应互联规模越来越大、特性愈加复杂的电力系统。而同步相量测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是一种通过低成本、低风险、高可行性、易维护的高级量测方案对用户内部的负荷进行监测与辨识的技术。通过对进线端主电表的电气特征的量测与分析,非介入式负荷辨识算法能够间接地对用户内部的负荷情况进行评估。非介入式负荷辨识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节能用电与智能配电息息相关的面向能耗监控类负荷辨识,这一类问题主要对用户内电器的能耗进行细粒度分析;另一类是电弧事故进行及时阻断的面向故障检测类负荷辨识,
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给汽车充电设备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采用充电枪连接电动汽车与充电桩,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布线复杂、充电枪容易破损老化、充电设备不能灵活移动等,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传统无线充电系统以硅器件为核心,功率损耗大,在高温高频环境下工作性能差。为了改善无线充电系统的性能,本文采用碳化硅器件研制无线充电汽车地端装置。首先,对地端装置结构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