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CFRP钻削的跨尺度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ang67236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传统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CFRP钻削过程进行模拟时,由于对其结构件采用均质化建模方式,仿真模型存在建模精度与计算效率不能兼顾等问题,难以精确模拟出孔周出现的毛刺、层间分层等真实损伤状态,进而对CFRP钻削加工中涉及的加工参数、刀具结构等优化分析时不够精确,以致于为满足结构件的高精度装配需求而提出的制孔工艺方案可信度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弹性性能表征→损伤本构建模→数值模拟→实验验证→工程应用”的研究思路,对CFRP在钻削工况下的跨尺度数值模拟技术展开了研究。全文以CFRP结构组成形式、纤维与基体的材料特性为出发点,结合跨尺度数值模拟方法、智能算法,从CFRP的弹性性能表征、动态渐进损伤本构建模、钻削数值模拟分析与评价和跨尺度钻削模型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考虑纤维随机分布的CFRP跨尺度弹性性能表征方法,对UD-CFRP的宏观弹性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预测了具有不同铺层角度与铺层顺序的MD-CFRP弹性性能变化趋势。根据UD-CFRP在微观层面的纤维分布形式,建立了考虑纤维随机分布的结构化UD-RVE模型,对其加载周期性边界条件,优化了UD-RVE模型的全局网格尺寸,并基于渐进均质化理论,实现了UD-CFRP弹性性能的精确表征。采用简化建模的方式对结构化MD-RVE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简化的MD-RVE模型表征了具有不同铺层角度和铺层顺序的MD-CFRP弹性性能,并预测了弹性性能随铺层角度与铺层顺序的变化趋势。根据CFRP弹性性能测试标准,通过同类型试验件验证了各类型CFRP弹性性能的表征结果。(2)建立了基于微观力学失效理论的CFRP动态渐进损伤演化模型,并编制了VUMAT子程序用于模拟CFRP的层内和层间损伤失效行为。通过对UD-RVE模型的模拟分析,提出了针对UD-CFRP微观应力计算的方法和SAFs获取方法,并运用SAFs建立宏观应力与微观应力之间的关系,将CFRP层合板结构在动态载荷工况下的分析从宏观尺度转换到细观尺度。通过引入基于细观模型的损伤状态变量等参数,建立了一种基于微观力学失效理论的CFRP动态损伤演化分析模型,并采用Fortran和Python语言编写了三维的CFRP跨尺度动态渐进损伤分析VUMAT程序。建立了基于混合失效法则的CEs层间失效模型,用于模拟CFRP在受到动态载荷时出现的层间分层现象。(3)建立了匕首钻钻削CFRP跨尺度钻削模型,模拟了CFRP层合板在钻削时产生的动态力学响应及其渐进损伤行为,并从精度和效率角度对仿真模型进行了评价。根据建立的CFRP动态渐进损伤演化模型,运用ABAQUS/Explicit软件建立了匕首钻钻削CFRP层合板三维跨尺度有限元模型,完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钻削预制孔行为的模拟。搭建了钻削实验测试与损伤观测系统,验证了同等钻削工况下跨尺度仿真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采用精密制孔质量评价指标评价了仿真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从轴向力与扭矩的预测、材料的损伤行为(毛刺、分层等)等方面对比分析了CFRP钻削有限元模型采用Hashin、Chang-Chang、Tais-Wu等传统宏观本构损伤模型的仿真结果,并通过模型的计算时间、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匹配性等方面对跨尺度有限元模型的计算效率与模拟精度进行了评价。(4)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尺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的轴向力预测方法,高效精准的预测了匕首钻钻削CFRP层合板时产生的轴向力。在保证轴向力仿真精度前提下,以最佳计算效率为目标,优化了初始跨尺度模型的最优单元网格尺寸。基于伪随机数列算法,采用指令驱动有限元法获取了具有不同材料参数和工艺参数的跨尺度模型样本集,并建立了基于CFRP材料参数、工艺参数、轴向力样本集合的特征选择模型,获取了CFRP钻削输入参数对轴向力影响的权重系数。运用Python软件搭建了多层改进的BP-ANN的轴向力预测模型,通过训练完成的BP-ANN模型预测了新型样本集的钻削轴向力,并采用等工况实验评价了新型样本集的预测精度。综合以上跨尺度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考虑纤维随机分布的跨尺度弹性性能表征模型的网格尺寸约为0.7μm时,既能保证表征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大误差仅4.235%,最小误差为0.6558%),又具有高效的仿真效率;CFRP跨尺度钻削模型能够真实的模拟出预制孔入口处的撕裂损伤,孔壁处的凹坑、层间分层,出口处的毛刺、撕裂、分层等损伤行为。相比于传统的宏观本构损伤有限元模型,针对轴向力、扭矩、出口分层损伤系数等预测,均有较高的精度,与实验结果相比,最大误差分别为3.37%,7.69%、4.28%。参数化的跨尺度钻削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可直接应用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关于轴向力预测的训练,模型训练完成后可快速且准确地预测钻削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且对新样本模型的预测精度,其最大绝对误差仅为4.56%。
其他文献
飞机结构装配连接主要采用铆接工艺方法,孔位精度与法向精度对铆接质量影响较大。对于孔位精度而言,孔位误差过大将会改变结构件受力时各铆钉之间的载荷,进而影响结构件的疲劳寿命;对于法向精度而言,法向误差过大将会降低铆钉的疲劳寿命。因此,精准制孔技术对于保证飞机的疲劳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飞机自动化制孔中,广泛使用托架固定待加工零件。托架可以分为固定托架、调姿托架等,基于定位器的并联调姿托架具有可重构、柔性好
学位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因其具有全天时、极强的穿透性、远距离高分辨率成像且成像质量不受恶劣气候条件影响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土地规划等军事和民用领域。高分辨率SAR图像目标提取与场景分类是SAR图像信息获取与解译的关键步骤,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然而,由于SAR成像系统成像机理的特殊性,高分辨率SAR图像存在严重的相干斑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工业,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对刀具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方氮化硼(Cubic Boron Nitride,c BN)具有高的硬度和热导率,化学性质稳定,非常适合作为刀具涂层材料。采用纳米金刚石(Nanocrystalline Diamond,NCD)过渡层可以制备出高纯度的c BN涂层,但是依然存在着内应力大、厚度薄以及韧性低
学位
采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制备混凝土已成为混凝土工程的主流趋势。简要介绍了机制砂及其性能特点,针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机制砂的母岩岩性、颗粒形貌及级配、石粉含量和亚甲蓝(MB)值以及絮凝剂残留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基于当前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就机制砂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希望能进一步加快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推广应用。
期刊
微机械系统在国防、医学设备、交通运输和兵工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金属微结构是微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对具有大厚度的金属微结构需求日渐增多,实现此类微结构的高质量加工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微细电解线切割加工技术是以离子形式去除工件材料的一种非接触式加工方法。它具有无加工应力、无重铸层、阴极不损耗、无需设计和加工工具电极,对具有大深宽比
学位
微机电系统在国防军事、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零件是微机电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微模具制造微零件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制造方法,但微模具的精度和寿命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微模具的制造精度和使用寿命成为微模具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众所周知,微模具材料及其制造工艺对微模具的整体性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而选用性能更佳的材料和应用更好的加工方法能够显著地改善
学位
随着智能制造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不断深化,工业机器人凭借其高柔性、智能化的突出优势,得到了以航空航天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精度制造领域的广泛青睐。但开式链结构的固有属性导致其结构刚度远低于数控机床。一方面弱刚性属性会降低产品表面的加工质量,另一方面末端受到的作业载荷也会降低机器人作业过程的轨迹精度,无法满足精度要求高、装配过程复杂的高附加值产品制造装配需求。因此,开展机器人精确建模方法、作业刚度强化机制以及
学位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基于家园共育视角,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探讨,整合幼儿园及家庭教育资源,从教育观念、沟通渠道、幼儿差异、教育“放手”、实际生活出发提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括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多元化沟通,构建生活化情境、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幼儿的差异性
期刊
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以及基础的是非观念与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化发展意义重大,是幼儿一生顺利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家庭环境是幼儿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对于品德教育来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同样重要,品德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因此,培育幼儿良好的品德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贯彻在幼儿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探
期刊
近些年来,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康复治疗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辅助肢体恢复运动机能;在军事、工业等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为肢体提供额外的力量支撑,减小穿戴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国内外科研机构对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传统的刚性外骨骼机器人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机构体积较大、结构笨重、能耗高,难以满足人机交互的舒适性和协调性要求。本文根据上述研究背景,结合人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