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旨在研究水稻矮缩病毒对黑尾叶蝉生殖生理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了黑尾叶蝉在携带RDV后生殖生理上的变化,以此揭示RDV潜在蔓延
【出 处】
: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研究水稻矮缩病毒对黑尾叶蝉生殖生理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了黑尾叶蝉在携带RDV后生殖生理上的变化,以此揭示RDV潜在蔓延的机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水稻矮缩病毒对黑尾叶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与取食健康稻株相比,取食感染RDV稻株的黑尾叶蝉寿命延长、产卵量增加。稻株感染RDV后可能通过改变水稻的生理状态,于早期吸引黑尾叶蝉取食,随后扩散至健康水稻,加剧水稻普通矮缩病的流行。在健康稻株和感染RDV稻株上取食的黑尾叶蝉卵粒数、卵块数无显著差异。黑尾叶蝉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和敌敌畏存在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新型杀虫剂则有高敏感性,说明RDV对黑尾叶蝉耐/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有促进作用。2.黑尾叶蝉取食感染水稻矮缩病毒稻株后其卵巢发育的变化在观察黑尾叶蝉卵巢形态及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就该叶蝉取食感染水稻矮缩病毒稻株后卵巢发育与产卵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取食健康稻株的相比,虽然取食感染水稻矮缩病毒稻株的卵巢管长度明显缩短、Ⅲ级卵的比率减少、Ⅱ卵和成熟卵(Ⅳ级卵)的比率无显著变化,但其卵巢管数、卵子总数和Ⅰ级卵的比率则显著增多,说明生殖潜能明显得到提高。同样,取食感染水稻矮缩病毒稻株的产卵量也显著增加。总体而言,水稻矮缩病毒通过感染水稻而影响该叶蝉的卵巢发育并明显提高其产卵量。3.黑尾叶蝉交配传毒及精子传毒的检测经研究发现:通过交配方式,雌虫可将病毒传播给雄虫而雄虫则不能将病毒传播给雌虫。透射电镜下观察黑尾叶蝉雄成虫睾丸中存在RDV病毒粒子,但电镜照片中只能看到发育不完整的RDV病毒粒子。以RDV外壳蛋白P2的抗体,利用Western-blot方法来检测黑尾叶蝉雄成虫睾丸的带毒情况,结果没有发现含有外壳蛋白的RDV病毒粒子,这说明存在于黑尾叶蝉精子内的RDV病毒粒子没有传毒能力,并不能通过交配方式将病毒传给雌成虫也不能传播于后代。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对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除了常规治疗措施,与雾化吸入相配合对病情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年龄超过60岁且确诊为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
为揭示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及亲缘关系的远近,本研究利用41个已知抗病基因的鉴别寄主对河南省50个、湖北40个、重庆50个小麦白粉菌单孢菌株进行毒性鉴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择我院行乳腺癌手术共计46例纳入研究,按术后不同护理方法分组。23例为常规护理,设对照组。23
目的: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患者缺乏自知力常常存在暴力,冲动等护理风险,危及患者和医护自身的安全,因此针对潜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探讨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制定防范措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护理健康宣教。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70例上呼吸道感染出现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采用特步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共140例,按进入
类氢原子模型的改进及其Schrodinger方程可能存在的解析解张中良钟明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张兆群(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100088)对通常类氢原子体系模型将核和电子都视为点电荷,对其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后各抽取889件消毒供应物品,对照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后消毒物品的合格率以及护理风险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本院收治的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3年5月-2016年4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
目的:观察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进行治疗的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