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是当今英国文坛上颇负盛名的作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发表了许多深受各国读者喜爱的作品,引起了世界性的反响。作为对莱辛卓越贡献的嘉奖,2007年她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在其众多作品中,《金色笔记》被公认为是她的代表作。欧文·豪对这部小说予以高度评价:“这是近十年来我读到的一部最引人入胜、最激动人心的新小说。”然而,在这部作品问世之初,由于莱辛对女性的困境描写得极为生动、真实,大多数批评家将其归类入女性小说范畴。但是,莱辛认为这些批评家误解了在这部小说中她想要表达的真正主题。在1971年再版《金色笔记》序言中她宣称:“这个关于‘崩溃’的主题就是说人们精神崩溃时也是一个自我医治,一个内在自我释放矛盾,消除分裂的过程…”。事实上,R.D.莱恩的精神分裂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这位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存在性安全感源于良好积极的人际关系。但生活在混乱的现实生活中,个体很容易丧失存在性安全感,他会变得对外界影响和刺激更为敏感,因此个体的自我更容易受到各种焦虑的威胁。为了避免失去自我,莱恩认为个体会采取被称为“假自我系统”的自我防御机制。即个体潜意识中将自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世俗中与其他人相处过程中产生互动,被动地去接受外界的影响,产生一些并非来自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以适应他人,是他人看到的自我,被定义为“假自我”;另一部分是个体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对假自我审视、观察,但不直接参与对外部世界的联系,被称作“真自我”。在莱恩看来真自我和假自我之间无法避免的差异是“分裂”的根源,会导致心理上的进一步的分裂和崩溃;另一方面,这种分裂和崩溃实则是自我力求保持统一与完整的结果,并进而推论疯狂是人的精神的自我医治,是走向人格完整的重要过程。
本文对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进行了心理分析。文章认为,《金色笔记》中记述了安娜·沃尔夫,一位英国女作家,精神崩溃的过程以及如何从分裂状态中走出来并最终获得完整的心路历程。安娜所处的时代是二战刚结束之后,整个西方世界经历了巨大冲击和震荡一切几尽分崩离析,所有的秩序都被打乱,一切陷入混乱之中: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等等。所有这些社会危机导致了人们的存在性不安感,精神分裂(或精神错乱)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主题。在安娜的生活际遇中,她受到来着家庭、事业、信仰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挫败,导致她越来越无法感到完整的自我和统一性。为了维护自我的独立性,安娜将自我分裂为多个假自我以保护真自我。但当真自我与假自我之间的分裂越来越难以调和时,安娜陷入了崩溃之中难以自拔。最终,由于她的心灵伴侣索尔·格林对她的理解和帮助引导安娜突破了分裂的自我,从疯狂中解脱出来获得了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