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合肥城镇化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镇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增长极,对周边区域具有极大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而且,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与农村之间通过劳动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不断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但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二元结构凸显,加深了城乡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解决城乡之间的矛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各政府经济建设战略思考的重大课题。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是皖江城市带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对安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速度均领先安徽省平均水平,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但是在城镇化发展中合肥市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发展逐渐失衡。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出发,对合肥市的城镇化发展进行了探索研究,并提出加快其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乡统筹和城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城乡统筹的城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它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并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对合肥市城镇化进行研究,首先对合肥市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表明合肥市城乡差距较大,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都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然后利用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分别对合肥市城镇化质量水平进行测评,得出合肥市城镇化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但其城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接着以城镇化质量评价为基础,构建了合肥市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框架体系,包括城镇化发展定位和目标、城镇体系结构、生产力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等几个方面。最后,提出合肥市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制度创新是外部动力、农业产业化是初始动力、新型工业化是核心动力、城乡统筹规划是基础动力、第三产业发展是后续动力。并针对所构建的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框架体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构建有序的城镇体系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立足产业与资源优势,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水平。
其他文献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
在一次HR的聚会上,让大家用一个词来概括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几乎是众口一词地选择了“以人为本”。然而,当要大家解释以人为本时,却又说法各异,莫衷一是,甚至还引起了争论。当回答
通过总结二十世纪初外国题材戏剧在中国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分析社会环境与戏剧的相互影响,探求社会变革时期,集外来思想、艺术、文化、生活表现于一体的外国题材戏剧的作用。选
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心理评估方式缺乏有效信息整合,且无法应对年轻人心理动态变化的高时变性的特点。AI(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动态特征刚好满足大学生心理评估的某些需求:第
安徽各地种子植物分布型的统计结果显示其植物区系基本属于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与东亚关系密切。通过对大别山不同区域3个山头(天堂寨、多枝尖和陀尖)的种子植物数目和结
MOOC在全国高校逐渐普及化,传统课堂浓缩为线下课堂,如何构建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和平衡讲授教学与自主学习成为了重要问题。文章在SPOC教学模型的基础上,从线下课频率、教学内
为了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针对电子信息类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按照现代企业和新兴行业对电子信息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新需求,从新工科对学生个人效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丰富的社会性交互活动有助于在线学习的开展。文章以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的《微课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期了解综合
校本(school-based)理念源于欧美,其目的在于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性。围绕这一理念,产生了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校本科研、校本培训等一系列相关形式,其根本符合“因地制宜,因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师一课"活动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全局性规划和重大决策。文章选取了2019年张掖市域内评选的"县级优课"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