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扬子地区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ors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上扬子盆地为我国大型含油气叠合盆地,在该盆地中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从上震旦统到中三叠统都为海相沉积,并且以碳酸盐岩、天然气、裂缝性以及高复杂构造特征闻名于世,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多套烃源岩层、多个产层和油气多期成藏等特征。通过数十年的勘探,目前已经发现了诸如普光、威远和罗家寨等气田以及众多的油苗和古油藏,这些均显示中上扬子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及开发前景。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油气勘探工作的基础。对其展开详细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弄清岩相古地理的分布及演化规律,阐明其与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发育的关系,从而指导油气勘探。近十几年来,前人对中上扬子地区中奥陶统的地层特征、岩石特征、沉积相分类及特征、含油气性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但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大多仍以定性为主,此外,研究区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多集中在一些特定地区和特定层位,缺少较为系统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中上扬子地区中奥陶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为油气勘探提供详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本文以中上扬子地区中奥陶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测和观察剖面的分析,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多种分析手段,深入分析了各岩石类型特征及成因,并且分析了其沉积环境;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中上扬子地区中奥陶世进行了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并从古地理角度探讨了研究区中奥陶统的石油地质条件。取得了以下认识。
  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测剖面和观察剖面的研究,对中上扬子地区中奥陶统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大湾阶和牯牛潭阶在研究区内均有所发育,并且具有较强的对比性。大湾阶可分为下巧家组、大乘寺组、西梁组、湄潭组、大湾组、同高组上部、桥亭子中部、宁国组中部、赵家坝组上部和红石崖组上部,牯牛潭阶可分为牯牛潭组、风洞岗组下部、谭家沟组下部、十字铺组下部、舍人湾组下部、宁国组上部、桥亭子上部和宁国组上部。
  2.中上扬子地区中奥陶统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碎屑岩、硅岩及变质岩。其中碳酸盐岩中灰岩十分发育,白云岩不甚发育,根据岩石成分、结构和构造进一步将灰岩细分为生屑灰岩、生屑质泥晶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灰岩、晶粒灰岩以及瘤状灰岩等;白云岩分为泥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碎屑岩包括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变质岩则以板岩和千枚岩最为发育,尤其是板岩;硅岩主要发育层状硅岩及结核状硅岩。
  3.中上扬子地区大湾期与牯牛潭期的沉积环境可分为古陆、碎屑滨岸、浅水碳酸盐台地、泥质浅海陆棚、碳酸盐浅海陆棚、斜坡(过渡带)及深水盆地。浅水碳酸盐台地内发育云坪,碳酸盐浅海陆棚内发育生物集。
  4.本文选取了地层厚度、浅水碳酸盐岩含量、深水沉积岩含量、生屑灰岩含量、较深水页岩含量、较深水碳酸盐岩含量和准同生白云岩含量这七个单因素,绘制了大湾阶与牯牛潭阶各单因素图件。在这些单因素图件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与研究区中的其它资料相结合,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最终编绘出了大湾期和牯牛潭期的定量岩相古地理图件。研究区中大湾期古地理单元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古陆、碎屑滨岸、泥质浅海陆棚、碳酸盐浅海陆棚、斜坡和深水盆地;牯牛潭期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古陆、碎屑滨岸、浅水碳酸盐台地、碳酸盐浅海陆棚、过渡带及深水盆地,碳酸盐台地内发育云坪,碳酸盐浅海陆棚内内发育生物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牯牛潭期的深水相区继承了大湾期的特点,变化不大,只是水体有所加深,斜坡坡度变得更为平缓,未见重力流沉积;浅水相区则变化较大:由于陆源碎屑物质供给减少,水体较为清澈,碎屑滨岸范围明显变小,同时古陆边缘发育碳酸盐台地;并且较深水页岩含量很少,泥质浅海陆棚不发育,与之呈此消彼长关系的碳酸盐浅海陆棚范围变大,成为牯牛潭期的主体部分;此外,牯牛潭期生屑含量普遍较高,发育两个生物集,分别为城口生物集和南川生物集。
  5.在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分析测试资料,对中上扬子地区中奥陶统的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中奥陶统总体上生烃能力十分有限,仅斜坡和盆地环境为有利的生烃环境;并且中奥陶统总体储集性能差,但是碎屑滨岸和云坪存在潜在的储集岩。
其他文献
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可以同时引入两个不同的官能团而受到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取得了巨大进步,科研工作者不断开发新型、有效的合成方法将简单烯烃转化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这之中,自由基参与烯烃双官能团化作为最具吸引力的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中。  杂原子化合物,特别是含氮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以及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
四川盆地石炭系黄龙组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油气成果,以高陡构造为主的勘探获得了大量天然气,而以地层、岩性为主的天然气勘探才刚刚开始。由于对储层发育和油气成藏有直接控制作用的层学地层学和沉积相特征缺乏整体、系统和精细的研究,从而制约了该领域的油气勘探进程。因此,开展黄龙组层序地层学和储层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大量单井、野外剖面
学位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绥靖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阅读研究区域的地质资料建立研究认识与研究思维,研究过程中运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结合工区岩心、测井、录井、生产资料,同时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杨19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的沉积相特征与分布、砂体形态及展布规律、储层特征和非均质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评价了储层的优劣,为下一步油藏的勘探与开发打下了坚实
学位
涠西南凹陷是北部湾盆地北部拗陷的一个次级凹陷,是已被钻探证实的富烃凹陷。W210-3油田位于涠西南凹陷内1号断层下降盘,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前人针对涠洲10-3油田流三段沉积相和储层开展过相关研究,在沉积相识别、沉积相类型和储层分类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沉积微相划分方案,对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的认识不清,并缺少对储层特征的系统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流三段的
文留地区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境内。构造位置处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北部为濮城油田,南与桥口油田隔河而望。东西两边均为洼陷,分别为前梨园洼陷和柳屯一海通集生油洼陷。文留地区包括文北(文东、文中)油气田、文南油气田。文南油田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西比东高的地堑结构,东部地层构造简单,而西部较为复杂。文南油田的新生代地层主要为一套砂、泥岩互层的碎屑岩沉积,泥岩中间夹多套厚层盐岩、泥膏盐及油页岩等。沙河街组
学位
V区块位于新立油田中部,1984年V区块投入开发,早期采用300米井距正方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井排方向为北东67.5度。1988年以150米井加密部分井网,同时对在注水井排的高含水油井转注,1995、1997及2005年进一步进行井网调整,目前主体注采井网为排问距134米线状注采井网;区块北部20排以北为两排水井夹三排油井,排问距95米的线状注水井网。  到2011年6月,在册油水井总数311
学位
地质岩心是进行地下矿藏资源研究的最珍贵资料之一,是科技人员了解地下信息最直接的重要依据。岩心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管理则是矿产资源探测和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性工作[1]。目前国内外对岩心的岩性、结构、地质构造等特征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来记载描述实现的。肉眼观察,虽然具有清楚、直观、真实的优点,但是一方面在对岩心进行多次采样的过程中,会产生摩擦与碰撞,这都会造成岩心信息的损失;另一方面,裸露在空气中
学位
文章以瞬变电磁场扩散理论为基础,以研究水平电偶源地下脉冲响应特征为出发点,分析水平电偶极子源的时间域电磁场特征。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出电偶极子激励源的时间域电磁响应,其次求出各向同性层状地表上的水平偶极子源的电磁场,最后分析多层地电模型下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的电磁成像方法,移动源电磁成像法。该方法以可控源电磁采集系统为手段,进行移动源瞬变电磁法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半空间
松辽南部断陷盆地群系指位于松辽南部的在早白垩世形成的断陷盆地群。大地构造格局上,松南地区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并处于两者之间的接触过渡带部位,断陷盆地总面积约2×104km2。  彰武断陷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整体呈北北东向展布,是一个叠置于中朝地台内蒙地轴之上的早白垩纪的沉积盆地。其特征地为东断西超的单断式箕状断陷,位于大冷断陷以南,彰东断陷以西,姚堡断陷以北,呈南北向展布,面积约
学位
页岩油是赋存在致密、低孔、低渗的页岩中的石油资源。世界范围内,页岩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其开采难度大,如此可观的非常规资源量一直被各国所忽视。自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之后,油页岩巨大的可开发潜力也逐渐被世人所接纳,世界各国相继开展油页岩资源的勘察。自2006年起,中国初步的油页岩资源勘查显示中国也具有相当数量的油页岩资源,潜力远远超过常规油气资源。  本文通过概述页岩油勘探的国内外现状,展现出页岩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