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流失是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三峡库区大量流失的氮素不仅造成肥料浪费,还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危害。为了弄清氮素流失负荷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缓解环境压力,减少面源污染,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通过运用网格法对小流域进行采样,布设不同坡度的试验小区和流域工程措施,探讨了三峡库区王家沟小流域氮索空间分布及其流失规律.结论如下:①小流域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分别为1.20-±0.26g kg-1和96.34±25.14mg kg-1,变异系数分别为21.67%和26.09%,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分布趋势均为一次分布,其含量集中在0.90g kg-1-1.30g kg-1和80.00mg kg-1-120.00mg kg-1,七壤有效氮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4,P<0.01)。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的半方差模型分别为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全氮表现为较弱的空间相关性,有效氮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决定系数分别为0.792和0.891,研究区最大采样间距为539.71 m: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分布均呈现中部相对高,四周相对低,南部相对于北部较高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以水田最高,分别为1.29 gkg-1和103.19 mgkg-1,林地次之,园地再次,旱地最小;水田与旱地、园地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与林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旱地、园地和林地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降雨量与地表径流量、侵蚀泥沙量间存在显著的线形正相关(P=0.05),降雨量与地表径流量的相关系数表现为随坡度的增大,相关系数越大,但降雨量与侵蚀泥沙量的相关性表现却相反;当降雨量达到一定值时才能产生地表径流和侵蚀泥沙,坡度越大,越易产生地表径流和侵蚀泥沙;相同降雨强度下,坡度越大,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泥沙量也越大。地表径流氮素浓度变化范围较大,尤其是铵态氮,但侵蚀泥沙中氮素浓度变化范围却不大;就单场降雨而言,不同坡度下同种形态氮素浓度差异基本不大,但地表径流和侵蚀泥沙氮素含量变化仍呈现17°>9°>4°;地表径流和侵蚀泥沙氮素浓度变化均呈现前期变化剧烈,中后期逐渐降低的趋势;流失的全氮在侵蚀泥沙上有富集现象。③地表径流和侵蚀泥沙单场降雨下氮素流失量不大;从流失总量看,地表径流和侵蚀泥沙氮素流失量均呈坡度17。>9。>4。;不同坡度下降雨量与地表径流和侵蚀泥沙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流失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降雨量越大,氮素流失量也越大,各坡度间氮素流失量的差异表现越明显;不同坡度下铵态氮和全氮流失均以沉积相为主,尤其是全氮,流失比例达88.43%-94.39%;硝态氮流失主要形式则随坡度的增加,由水相转变为沉积相。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流失比例表现为随坡度的增加,沉积相流失比例减小,水相流失比例增加。当季小流域铵态氮流失总量为8.33 kg,硝态氮流失总量为20.71 kg,全氮流失总量为490.90 kg,氮素流失量较大。④坡度每增加一个坡度级,地表径流氮素流失负荷呈几何倍数增加;地表径流铵态氮流失负荷总量为0.21kghm-2a1,硝态氮流失负荷总量为1.00 kg hm-2a-1,全氮流失负荷总量为3.88 kghm-2a-1;研究区旱地地表径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对周边水环境污染压力巨大;地表径流氮素浓度总体上达V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径流排水质量较差,只能适用于一般的农业用水,对水环境的负影响较大。⑤工程措施对径流全氮的截存量强度为3.43、kg hm-2a-1,对泥沙全氮的截存量强度为6.73 kg hm-2a-1,其对氮素的截存作用非常明显。小流域工程措施年截留氮素为231.22 kg,平均截留强度变为10.15kghm-2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