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半结肠癌血清外泌体的蛋白表达谱差异及其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k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发现左、右半结直肠癌在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分子特征、对治疗的反应、预后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而造成左、右半结肠癌之间差异的原因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从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血清外泌体切入,对二者之间分子层面的差异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及试剂沉淀法从健康志愿者以及左、右半结肠癌患者血清中分离外泌体,分别从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外泌体标志物检测等方面对外泌体进行鉴定。用所得外泌体刺激结直肠癌细胞系并进行增殖、侵袭、迁移等表型实验。分别对血清外泌体和经外泌体处理过的细胞系SW480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韦恩图、聚类分析、GeneOntology富集分析、Wikipathway通路分析、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等方法对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了进一步探索血清外泌体SPARC及LRG1的临床意义,对包括结肠癌、甲状腺癌、宫颈癌、胃癌在内的125例恶性肿瘤以及25例健康对照的血清外泌体中的SPARC及LRG1进行ELISA定量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外泌体SPARC或LRG1对诊断结肠癌的临床意义。对结肠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通过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外泌体SPARC或LRG1对预测结肠癌预后的意义。
  结果:本研究顺利从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中分离外泌体。细胞表型实验显示结肠癌血清外泌体对肿瘤增殖无显著影响,但可促进其侵袭、迁移能力。与左半结肠癌血清外泌体相比,来自右半结肠癌患者的外泌体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效果更显著。外泌体及细胞系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已上传至ProteomeXchange,其标识号分别为PXD012283和PXD012304。对两套蛋白质谱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在血清外泌体的蛋白表达谱层面上证实左、右半结肠癌存在显著差异。二者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可富集到细胞外基质重塑、调节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以及PI3K-AKT、TGF-β、肿瘤自噬等信号通路上。与左半结肠癌相比,右半结肠癌血清外泌体中的SPARC及LRG1表达显著上调。蛋白质组学数据提示外泌体刺激后的结直肠癌细胞系发生了上皮-间质转化。右半结肠癌血清外泌体可能通过上调SPARC、LRG1等蛋白诱导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肿瘤转移。外泌体SPARC及LRG1区分结肠癌与健康对照的AUC值分别是0.95和0.93。Cox回归模型提示血清外泌体中的SPARC及LRG1是结肠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血清外泌体在蛋白表达谱及功能上体现了左、右半结肠癌之间的差异。右半结肠癌外泌体中含有更高水平的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尤其是SPARC及LRG1。右半结肠癌外泌体可能通过上调SPARC及LRG1促进肿瘤转移。血清外泌体中的SPARC及LRG1在结肠癌中显著高表达,与结肠癌预后相关,有潜力成为结肠癌的诊断、预后预测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As2O3 和Aspirin 联合应用对高转移性小鼠前胃癌浸润、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抑制作用;探讨As2O3 和Aspirin 联合应用在肿瘤浸润,淋巴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两药联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可行性。阐明As2O3 和Aspirin 联合应用是通过降低COX-2 及其下游蛋白MMP-2、VEGF-C 的表达,抑制肿瘤浸润和转移。  方法: 复苏小鼠前胃鳞癌(MFC)细胞
学位
报纸
期刊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第一部分:无创多模式影像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目的:探究无创多模式影像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及与典型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vAMD)鉴别的效率。  方法:诊断性研究,使用回顾性资料。诊断试验:分析103例确诊为PCV或典型nvAMD患眼的无创多模式影像的图像特征,包括眼底照相(FP)、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B扫描、enfaceOCT、OCT血管成像(OCTA)及自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