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饮水卫生与介水传染病的趋势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s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南宁市居民饮用水水质卫生和介水传染病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不同供水方式对饮用水卫生的影响、介水传染病与饮用水卫生的相关关系,识别饮用水卫生主要危害因素和关键环节,评价介水传染病防控效果及优先侧重点,为饮用水卫生与健康、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系统”,收集2014~2018年广西南宁市覆盖100%的城区和70%以上农村乡镇的市政供水、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的末梢水监测信息和检验结果,并开展供水单位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和消毒设施等现场问卷调查。水质检测参数包括15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和4项微生物指标,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通过“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8年研究地区常住人口中由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副伤寒、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和细菌性痢疾(菌痢)5种介水传染病的发病病例信息。应用SPSS23.0、GIS10.0和Geo Da等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卡方趋势检验、一般线性和logistic回归、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简单相关和空间相关分析等。【结果】2014~2018年该地区的末梢水年均合格率从43.88%提高到67.92%;城市末梢水年均合格率为83.82%,农村末梢水年均合格率为40.47%;经过消毒处理的水样合格率为76.06%,未消毒水样合格率为36.25%;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与埃希大肠菌群的超标率位居前三,分别为24.37%、23.40%和20.17%。地区类型(农村和城市)、水源类型(地面水和地下水)和水处理方式(消毒与未消毒)与饮用水合格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4.189、1.415和0.303,其中地区类型、水源类型与水处理工艺之间相关。合格率分布与空间相关,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东西方向两边低中间高趋势,且存在高聚集现象。5种重点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序为菌痢、戊肝、甲肝、伤寒和副伤寒,发病率分别为5.55/10万、3.13/10万、1.79/10万、1.53/10万和0.32/10万;甲肝、戊肝和菌痢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从2014年的2.47/10万下降2018年的1.33/10万,戊肝从4.39/10万下降到2.62/10万,菌痢从7.25/10万下降到3.70/10万。5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占所有病例数的26.46%;发病率由高到低依序为未成年组、老年组、中年组和成人青年组。5种重点介水传染病的总发病人数以5~10月份居多,9月份达到高峰。甲肝与戊肝发病率相关系数为0.900,戊肝发病率与饮用水超标率呈现强相关(r=0.919);戊肝、甲肝和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与饮用水超标率有空间相关关系。【结论】南宁市辖区县居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逐步改善,合格率呈线性增加趋势。介水传染病总体趋势逐年下降,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饮用水卫生城乡差异较大,科学规范消毒仍然是保障饮水卫生安全和降低介水传染病风险的主要措施。目前,采用水质综合合格率作为评价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副伤寒和伤寒仍然为高发地区,防控重点在农村。病原体为病毒且缺乏有效的疫苗干预的介水传染病是现阶段的重点和难点,需密切关注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和干预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IL-21和IL-10的调节作用及其对小鼠结肠炎的影响。方法:将50只6-8周龄健康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丁酸钠低剂量组(SB300mg/kg)、丁酸钠中剂量组(SB450mg/kg)和丁酸钠高剂量组(SB60
目的:通过单中心、回顾性的研究探索直肠癌患者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临床确诊吻合口漏前体温、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预测吻合口漏的能力从而对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及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包括Dixon、Ta TME、ISR、NOSES)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38例术后发生AL
目的: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有2%-19%的甲状腺肿瘤患者肿块大部分甚至全部坠落至胸部[1]。对于此类甲状腺肿瘤,我们称之为胸骨后甲状腺肿瘤(Retrosternal thyroid tumor),目前普遍定义即为肿大的甲状腺向胸腔内扩展,且总体积的50%或以上位于胸骨切迹以下,或甲状腺肿瘤下极低于胸骨上切迹3cm及以上[2,3]。本研究旨在评估胸骨后甲状腺肿
目的:构建了仿生定向表达TRAIL的细胞膜囊泡(TU-NP)使精准靶向输送药物以及提高药物递送效率成为可能,获得特异性靶向功能、避免免疫清除以及继承了源细胞复杂的生物功能,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1)TU-NP的合成与表征:利用双乳法制备PLGA-HCQ纳米颗粒,将基因工程细胞膜涂覆到纳米颗粒表面组成细胞膜纳米囊泡(TU-NP),利用动态光散射粒径仪(DLS)检测T
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NLR、PLR)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与ⅡB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分析。方法基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临床诊疗病例,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01月至2017年12月有完整治疗前外周血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符合标准的初治ⅡB期(2009年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173例纳入研究中,其中手术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患者中的活性特点,并探究其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PTE原发性危险因素认识,提高APTE诊断率、指导抗凝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并改善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
目的:本课题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明确过表达与沉默hsa-miR-21-5p在hPDLSCs成骨分化早期所发挥的作用机制,预测并验证hsa-miR-21-5p的新靶标,探讨hsa-miR-21-5p、LRP6与hPDLSCs成骨分化的相互关系,为未来正畸中牙周组织改建和骨再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新思路。方法:1、收集12~20岁正畸患者健康的前磨牙,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原代hPDLSCs,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预测TTT术后AKI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TTT手术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利用R3.6.1及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
背景与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肿瘤,特点是无效造血导致的不同程度血细胞减少以及转化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风险。十多年来,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和阿扎胞苷一直是高危MDS的主要治疗药物,但是去甲基化治疗失败是很常见的。阿糖胞苷和地西他滨均为脱氧胞苷类似物,两种药物抗
目的:虫草素在炎症中可以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虫草素可以在HEK-293T细胞中通过降低p65的转录活性,从而抑制抑制性蛋白(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IκB)磷酸化和阻断IκB激酶γ(IκB Kinaseγ,IKKγ)的泛素化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