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2,3-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OsOSC7的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萜类化合物是种类最多的植物天然代谢产物之一,迄今为止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总数超过20,000种,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3-氧化鲨烯环化酶(OSCs)是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关键酶,它们催化底物2,3-氧化鲨烯生成不同的甾醇和三萜骨架,这些骨架可以被其它酶进一步催化修饰形成结构多样的三萜类化合物。水稻中有12个OSCs,其中7个具有催化功能,它们的生化功能大多已通过酵母异源表达体系被阐明。已有的研究表明,来自粳稻品种中花11和日本晴的OsOSC7/ Os111g08569编码的帕克醇合酶(PAS),它可以将2,3-氧化鲨烯环化为四环三萜---帕克醇(parkeol)。本论文对来自水稻两个亚种籼稻(Oryza sativaL.indica)和粳稻(Oryza sativaL.japonica)中的OsOSC7直系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及其对应编码蛋白的生化功能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利用TILLING技术从粳稻品种中花11诱变群体中筛选OsOSC7突变体,通过突变体表型分析研究OsOSC7在粳稻中的生物学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利用酵母异源表达体系对来自不同籼稻和粳稻品种OsOSC7直系同源蛋白进行生化功能鉴定,结果表明OsOSC7在籼稻和粳稻中的催化特异性发生了改变。在粳稻中,OsOSC7催化2,3-氧化鲨烯产生四环三萜类产物parkeol,而来自籼稻的OsOSC7催化2,3-氧化鲨烯生成五环三萜sheathenol和多种含量较低的副产物,但不能生成parkeol。通过核磁共振和单晶衍射结构解析表明sheathenol是一个新的三萜骨架。进化及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粳稻中OsOSC7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受到正向选择作用而发生快速氨基酸替换最终获得新功能,从而使OsOSC7催化功能在籼稻和粳稻中发生了分化。  为了研究OsOSC7在粳稻中生物学功能,利用TILLING技术从以粳稻品种中花11为背景的11,094株诱变群体中筛选到了7个OsOSC7突变体;其中包括1个碱基缺失导致翻译移码的突变体P22A11(从编码区的第559位到563位5个碱基缺失),1个无义突变体P15G6(G193→stop),5个氨基酸替换突变体:P23F8(L187→F)、P28D6(L576→F)、P33C3(G579→R)、P47F1(V585→H)和P44D5(N587→K)。  将两个功能缺失突变体P22A11和P15G6通过回交3代去除背景突变,以回交3代后的突变体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进行观察及分析,与野生型相比,这两个突变体的分蘖数增多,单株产量增加了14%左右,而其它形态学性状没有明显改变。对这两个分蘖数增多突变体进行遗传学分析表明它们均是由于OsOSC7隐性突变引起的。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这两个突变体中水稻分蘖调控关键因子MOC1的表达量增加。通过已有的芯片数据分析表明,OsOSC7基因表达对非生物胁迫处理没有响应。稻瘟病和纹枯病接菌实验表明,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对稻瘟病感病性增强而对纹枯病感病性没有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超宽带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良好的时间分辨率和多径分辨能力等特性,使之在定位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射频前端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论文重点研究了UWB定位系
本文提出的毫米波辐射计半实物仿真方法,主要用于研制毫米波辐射计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在室内模拟野外毫米波辐射计探测装甲目标过程的试验,使得该系统能对毫米波辐射
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NOx的控制和治理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重要课题。针对液相催化氧化法和微生物法的优缺点,进行液相催化氧化一微生物法同时净化烟气中
植被冠层部分的碳收支占整个植株的大部分,冠层碳收支的估算对初级净生产力的估计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普遍认可、使用最多的估算方法是用单叶生理生态指标外推到冠层的方法,因此
众所周知,印度政府在全国推行交通工具电动化,积极推广电动汽车,电子产业看好本土电动汽车的研制活动.大型OEM厂商正在研发电动汽车,同时电动汽车生态系统也在平稳地建设中,
期刊
学位
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超宽带技术(UWB)等正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得到应用并逐渐取代了一些现有的传统的技术。其中,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由于具有工作距离远、传输数据率高及保密性
光学微腔同时具有很小的模式体积V和很高的品质因子Q,它的Q/V值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光学谐振腔。在基础物理研究方面,它非常适合在强耦合条件下研究腔量子电动力学和在弱耦合条件
随着红外焦平面读出电子部件基本模块的发展逐渐成熟,人们的注意力正在日益转向增强红外焦平面的能力和减少整个系统的复杂性方面。将原来后级信号处理电路中的模数转换集成到
碳纳米管是近年来纳米电子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其独特的材料和电学特性已经使得它逐渐成为纳电子器件研究中的基础材料之一。它不仅可用于制备场效应晶体管(FET),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