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肥料来源固定态铵在土壤中年际动态变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向土壤中输入了大量氮素,可显著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产力。固定态铵作为土壤中的活跃“氮库”,其对土壤中氮的固定和释放有重要意义。然而,土壤中不同来源固定态铵在土壤中的长期动态变化以及稳定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长期原位田间试验和采用15N标记肥料氮素示踪技术追踪肥料氮素的去向,定量化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中肥料来源固定态铵的动态影响,通过碱解氮和作物产量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来说明不同来源固定态铵的有效性,探讨不同来源固定态铵在连年施肥条件下在土壤中的固定和释放动态变化。  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固定态铵含量,降低了下层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秸秆对肥料氮素有持留作用,将其留在土壤表层,阻止其向下淋失,则上层土壤中氮含量高,促进了粘土矿物对其的固定。同时秸秆覆盖时无机氮素的激发效应促进了有机氮的矿化作用,使土壤中有效氮浓度升高,则表层土壤中固定态铵含量增加。秸秆覆盖同时提高了土壤中固定态铵的容量,而固定态铵容量是影响固定态铵含量的重要因素。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有一定的调节,可能秸秆对温度的调控对土壤中固定态铵的含量升高有一定作用。作物根系吸收氮素对土壤中铵浓度的调控同样会对固定态铵在土壤中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固定态铵中主要变化来源于肥料来源“新固定”的固定态铵,其有效性高,而土壤中“原有的”固定态铵有效性低。秸秆覆盖促进了肥料来源固定态铵在土壤中的固定和释放,提高了粘土矿物氮库的缓冲能力。外加碳源的输入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了异养微生物对氮素的吸收,改变了土壤中铵的浓度平衡,促进了肥料来源固定态铵的释放。同时秸秆覆盖也可能促进了土壤中的自营细菌有机体的生物活性,进而促进了硝化作用,打破了土壤中铵的平衡,对肥料来源“新固定”的固定态铵会产生一定影响。
其他文献
三峡水库消落带对库区生态环境健康和水库水质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严重的库岸侵蚀是三峡水库消落带的主要环境安全问题之一,而植被恢复是治理消落带的关键措施。研究消落带植物
The riceXa21 gene, which confers resistance to the bacterial pathogen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 encodes a receptor-like kinase. Few components involv
学位
设施农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农业活动。在设施条件下,作物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收获后可带走大量的养分,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养分以维持根系养分水平。而在有限的管理水平下,往往施
三峡水库水位为满足发电需求每年10月底蓄水至175m,为了防洪6月初落至145m,这种独特的运行调度形成了垂直高差达30m的水库消落带。受坡面径流、水动力条件以及反季节淹没出露等
甘蔗新一代良种福引83—13推广形势可喜甘蔗新品种福引83—13是国家“8.5”科技攻关育成的新一代良种,继1991年通过福建省技术鉴定和品种审定之后,最近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在列入农业部“8.5”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被公认为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有益元素。硅能够减轻植物所遭受的生物胁迫,包括植物病害和虫害,此外,也能够改善植物在各种非生物胁迫下的生长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