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人物报道的叙事研究——以《冰点·人物》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zb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物报道的内容选题越发贴近受众生活、语言风格越发切合受众口味,因此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喜爱。一方面,人们需要通过阅读他人的“人生”,为自己的言行寻找参照系。另一方面,人物报道关注作为个体本身的“人”,由人物生存反映社会现实,由人物命运映射人类发展,使媒体摆脱说教面孔,从而更具亲和力和公信力。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人物报道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主题内容、社会影响、传播效果等“外部”研究上,而对新闻文本“内在”的分析却相对较少。因此,将叙事学引入到新闻传播学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本文以《冰点·人物》为例,研究《中国青年报》的人物报道,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冰点·人物》自创建以来,始终目光向下,在对普通人生存状态近乎细枝末节的描写中,放大普通人的价值,反映社会现实与时代变迁。它的人物报道一方面坚持新闻真实性和新闻客观性,另一方面又注重吸收文学营养,因此体现出“新闻与文学糅合”的特点,故事化程度较高。  第二,现阶段,对人物报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南方人物周刊》《南方周末》等南方报系上,对北方报系人物报道的研究相对较少。《冰点·人物》是《中国青年报》特色的新闻品牌版面,它在人物报道方面具有匠心独运的策略。研究《冰点·人物》,更能反映北方报系人物报道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总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它简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缘起,并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找到了用叙事学研究人物报道这一切入点,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做了介绍。  第二章为“《中国青年报》人物报道的叙事框架”。本章从叙事学、新闻叙事学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中国青年报》人物报道的叙事框架:叙述者(谁在说)、叙事视角(怎么说)、叙事聚焦(说什么),并通过分析,总结了这三者的特征。  第三章为“《中国青年报》人物报道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策略”。它以第二章的研究内容为铺垫,总结了《中国青年报》人物报道的叙事方式为纪实性报道、审美化报道和组合式报道,叙事策略为视角平民化、新闻故事化、叙述戏剧化、效果陌生化。  第四章为“《中国青年报》人物报道的叙事立场和意义生产”。这部分主要挖掘了“客观叙事后的主观倾向”,分析了《中国青年报》人物报道的叙事立场为喉舌报报道立场和新闻专业主义立场。意义生产表现为三方面:传播社会知识,形成社会规范;强化核心价值,整合社会认同;坚持人文导向,守望精神世界。
其他文献
期刊
最近十多年来,农民工群体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农民工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这些报道为受众塑造了一个个不同的农民工形象。然而,由于媒体的话语霸权,农民工形象被打上了刻板印象
期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广电传媒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产业化发展日趋成熟,体制不断完善。这些现实的改变为中国广电传媒制度新一轮创新提供了实践条件。本文根
期刊
在传统的四大媒介中,期刊远远落后的广告总收入很直白地彰显了其总体的衰落不振,业界人士戏谑:“要想砸钱,就办期刊。”而《知音》则沿着纪实道路,为读者讲述“真”、“情”故事,缔
阻却新闻自由的法律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事先审查,一种是事后追惩。当事先审查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越来越失去其正当性的时候,事后追惩就成了现代社会阻却新闻自由的主要法律手
期刊
霜降前后,天气逐渐变冷,为防早霜危害,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生产的草莓需要及时扣膜保温。在正确选择棚膜基础上,为合理使用薄膜、延长棚膜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在扣膜前后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