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学大庆:毛泽东时期工业企业管理的一份遗产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五”计划完成之后,在反思苏联模式的背景下,毛泽东批评“马钢宪法”,提出“鞍钢宪法”。大庆油田坚持“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创造了大庆精神和大庆经验。毛泽东在1964年号召工业学大庆,这是继“鞍钢宪法”之后,他所推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企业管理的第二个范本,反映了他立足中国国情,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工业企业管理道路的积极探索。
  文革前的“工业学大庆”体现在大庆石油大会战的创业史和开发建设的成绩,但文革动乱开始后,大庆企业和工业企业学大庆都历经曲折。在这两个不同阶段,大庆油田的管理和工业企业学大庆具有历史性差异。
  “工业学大庆”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与制度原则,包括企业管理坚持思想领先原则,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实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发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广大职工群众进行民主化管理;领导干部向生产一线倾斜,服务基层;以“三结合”方式自主发展科技以及重视知识分子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等等。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庆精神对于工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在大庆管理模式中,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人本管理的思想,以及坚持思想领先、群众路线的原则都颇具启示意义。时下应该从“工业学大庆”——毛泽东时期工业企业管理这份遗产中,提炼有益的思想资源和汲取经验启示。
其他文献
墨学自汉沉寂以后,几乎在研究者的视野中消失。迄至近代,墨学始受人重视,呈露出复活的气象。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在近代墨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梁启超与胡适上,将研究内容限制在二人的墨学研究方面。梁启超在墨学复兴的时代背景和学术传承下,为了图存自强、挽救时弊,初步运用西方近代社会科学方法对墨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胡适接续梁启超,他的墨学研究是在社会更加激荡和中西文化进一步交流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他以深厚的国学功
学位
贾谊是汉初最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在诸多领域做出成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贾谊所处的时代正是“天地间一大变局”的秦汉,在政治思想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数代秦王发愤图强,经过努力终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纷乱,最终由始皇扫六合一天下。然而强大的秦帝国却只短短短的十数年便在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消亡。刘邦以一布衣取得天下,但初建的汉一片调弊,连像样的车都找不到。刘邦建汉实行郡国制,然而诸侯王先
学位
本文站在道教史传的角度,秉循道教审美的视野与立场,来探寻葛洪和杜光庭在《神仙传》和《墉城集仙录》中所展现的“道”与“美”。  在绪论部分,作者运用宏观与微观,横向与纵向视角相结合的方法,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旨在表明:葛洪和杜光庭的信仰立场决定了他们在《神仙传》与《墉城集仙录》中的审美立场和在书中“美”的显现方式。通过对这两本书的审美研究来看葛洪和杜光庭二人如何以怀着敬
学位
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宗教永恒的时代主题。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俨然已成时代称谓的当下,直面网络,已是所有宗教组织无可回避的现实;因应时代,网络空间的宗教传播已成为不可忽略的社会事实。立足于此,本文以宗教社会学为学科视野,以系统梳理历史时空中的佛教弘法活动对佛教、佛教组织及其社会功能实现的内在关系为基础,以四川汉传佛教寺院为样本,以佛教组织的网络传播活动为重点,深入探讨网络弘法对佛教、佛教组织的复杂
学位
在本文中,笔者将藏传佛教信仰社群性别分层这一研究主题置于四川藏区这一现实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下,沿着宗教社会学关于宗教与社会之关系的分析思路,怀着改善和建立起更加和谐的性别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美好愿景,试图去描述和解释藏传佛教信仰社群中的性别分层现象。并且想要进一步发现,在几乎全民信教的情况下,藏传佛教信仰作为一种理念文化是如何与现实社会中的性别角色和地位发生关联的。  藏传佛教的性别观有双重性的特点,
慈氏又称弥勒,在西藏拉萨藏语中称作“强巴佛”,安多藏语称为“香巴佛”,由于方言的缘故,读音有差异,但其所指的意思相同,意译均为“慈氏”、“慈尊”。在藏传佛教中,慈氏因一生修持慈心观而得名著称,其信仰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慈爱”。慈氏既是佛菩萨,接替佛祖释迦牟尼,是当来娑婆世界下生的未来佛,又因其常常以思想智慧的形象出现,因而备受藏族僧俗民众的信仰和崇拜。本论文即以藏传佛教慈氏信仰为研究对象,就藏传佛教
学位
“图腾”(Totem)原意为“亲属”、“种族”、“他的亲族”或“彼之血族”等。世界上各种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根据自己的方法论对图腾现象进行过研究,然而,由于各人所依据的材料不同,考察的角度不同,研究的方法不同,也就得出了很不一致的观点和结论。可以说,学者们原先开展的是过于片面的图腾研究,只注重了图腾现象的某一方面或局部,却没有揭示出图腾现象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实质意义,致使人们对图腾现象的全貌
学位
相较于儒家经籍,中国道教经籍在西方的译介至少要晚出100年。现今可考的西方对中国道教经籍的译介始于18世纪,而中国道教经籍的英译则是从19世纪方才开始。1812年,马礼逊在其《中国通俗文选》一书中选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道教源流”,是为英语世界道教经籍译介之肇始。1868年,湛约翰的《“老哲学家”老子关于玄学、政治及道德的思考》出版。这是《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首个译本。此后,道教经籍译介的数量
学位
西季威克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古典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英国十八世纪以来的各种相互对立的伦理学说进行了分析批判,将伦理学方法归结为利己主义、直觉主义和功利主义三种,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察。西季威克试图将利己主义和直觉主义整合到功利主义的伦理学方法之中,构建一种和谐一致的伦理学体系。但是,他考察的最后结果表明,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都符合人们的理性直觉,两者不能在实践中达到一致;而
学位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理论家的代表人之一,施密特在其理论中充分体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唯物主义批判的理论特色,尤其是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这一著作中通过自然概念这一着手点,集中分析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本质。国内外对于施密特的自然概念已经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本文力图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这一主要文本,进一步深入分析和反思施密特的自然概念,对施密特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及其所具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