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加固土体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szj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浆技术作为各类地基处理与土体加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时间意识和成本观念逐渐增强,对注浆技术的要求也更加精细和苛刻。如何快速处理各类地质状况下的加固问题和注浆过程中浆液扩散及效果预判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本文依托建设科技攻关项目“超大厚度特征黄土结构体与基础优化研究”(项目编号:JK2014-34),通过试验从宏观到微观系统的研究了复合速凝注浆材料的胶凝性能、抗侵蚀性及微观特性;通过注浆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浆液的扩散和对土体的作用;通过现场注浆试验研究了浆液在土体中的填充规律及注浆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复合速凝注浆材料的胶凝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依托试验考核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复合速凝注浆材料凝胶时间的最主要因素是缓凝剂—磷酸氢二钠;影响材料抗压强度因素的主次关系为:水灰比>水玻璃>减水剂>磷酸氢二钠。(2)通过试验对复合速凝注浆材料的抗侵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浆液结石体在含有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环境中强度会发生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生成的硫酸钙和碳酸钙对结石体的膨胀作用和张力作用使其结构破坏。(3)设计了多种条件下注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水灰比进行注浆时,水灰比越大,则劈裂时间越短;水灰比越小,由于浆液粘度大,形成水力劈裂速度慢。采用复合速凝浆液注浆时,浆液产生的劈裂半径小,是由于其凝胶时间短,浆液进入土体后粘度剧增,流动度变小,裂缝无法进行扩展。(4)依托实际工程进行了现场注浆试验研究,研究认为:采用不同注浆工艺时,当注浆压力可以集中释放,土体劈裂和挤密效果明显;相反,当压力无法集中释放,产生的劈裂和挤密效果小。浆液形成的浆脉和水泥桩不仅可以使土体的裂隙得到填充,而且可以对整个土体起到骨架作用。将复合速凝注浆材料应用于富水地区加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电极生物膜法是一个电化学作用与微生物作用相耦合的过程,比较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而言,具有脱氮效率高、处理效果稳定、易于控制、适合处理低C/N含氮废水等优点。本论文在成功
本论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部分:蝎毒BmBKTx1双功能面的研究;第二部分:前体蛋白加工酶furin在胞内定位的研究:第三部分:基于组蛋白H1.2片段的furin抑制剂的研究。 1.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探讨不同营养状态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选取初次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cT3/4、N0/+、M0)467例,分别采
会议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即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TRC”)因其良好的限裂性,耐腐蚀性以及和混凝土结构的协调性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和加固。目前,关于TRC加固梁在常规环境下受弯性能的研究较多,而在氯盐侵蚀环境中耐久性能的研究较少,尤其在氯离子传输方面的研究还未见公开报道。为进一步验证TRC在海工混凝土结构加固方面的可行性和适
学位
CBL是植物钙信号途径中Ca2+的结合蛋白,目前研究表明CBL在植物的抗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BL在拟南芥中有10个成员,在水稻中有10个成员,在杨树中有11个成员,在玉米中至少有9个成员
本实验从田间玉米病叶片上分离到一株对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命名为菌株A(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982)。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菌株A对致病真菌的拮抗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为了满足现代化社会对建筑功能和美观的各种需求,连续不设缝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被大量运用于全国各地。竖向荷载、温差作用和混凝土的收缩以及共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对其形成过程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以1,2-二溴丙烷为内标物,甲基叔丁基醚为萃取剂,建立了消毒副产物1,1,1-三氯丙酮(TCAce)的检测方法。其回收率为96.4%-104.8%,相对标准偏差为3.14%~6.11%,最小检测限为0.92μg/L~1.90μg/L,证明该方法的准确度较高。以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