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首次出现“民工荒”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的讨论快速升温。虽然就中国是否迎来了“刘易斯拐点”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但劳动力成本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加上工资上涨存在的刚性和粘性,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趋势具有长期性、趋势性和不可逆性。这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要素禀赋结构及其相对价格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已逐步进入到一个劳动力成本被各种因素不断推高的发展区间。这既是农业资源禀赋特征和发展阶段的客观变化,也是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新的约束条件。那么,劳动力成本上升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实质性影响呢?农业自身又会做出怎样的响应,其如何通过转型来应对这一挑战?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政策含义?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能否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持同步和自适应?如果没有的话,则将会削弱我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生产是否发生了速水—拉坦式的要素替代和诱致性技术进步?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作物表现是否相同?微观上,农户是否会做出自适应调整而更倾向于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农户的家庭禀赋特征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已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时所面临的问题,已有文献虽有部分涉及,但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也没有给出明确一致性的答案。鉴于此,本文基于诱致性技术创新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实质性影响。论文具体研究思路为:首先,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交代论文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第1章);其次,对论文所涉及的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综述,从而为全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2章);然后,论文引入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这一概念,将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结合起来考虑,从时序演变特征、地区差异及行业比较的角度对农业生产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进行分析,实证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影响(第3章);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将劳动力成本纳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影子替代弹性估计方法,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要素需求与要素替代的影响(第4章);再者,论文运用1978-2012年农业内部行业数据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影响,运用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考察要素投入结构变化背后所体现的农业增长路径与技术进步偏向,检验农业是否发生了速水—拉坦式的要素替代和诱致性技术进步(第5章);紧接着,论文进一步运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整个论文提供微观基础(第6章);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7章)。基于上述研究思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如下:研究内容1: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其对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影响。本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是准确度量劳动力成本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从时序演变、地区差异及行业比较等多方面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削弱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来看,就微观有效劳动投入而言,2004年“民工荒”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在逐渐削弱我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没有削弱宏观人均意义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二者的差异说明了农村可能还存在某种程度的局部性隐蔽性失业及就业不充分现象。(2)从地区差异考察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区在不同阶段的地区差异明显,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特征也不尽相同;但自1997年以来,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中部,东部地区的成本优势不明显。(3)行业比较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土地密集型农作物比劳动密集型农作物更具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量大、机械化程度低、市场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农作物的冲击最大。研究内容2: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要素需求与替代的影响。本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是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诱导农户减少劳动投入;与此同时,因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会导致要素相对价格发生重要变化,那么,这一变化过程中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情况如何呢?研究结果表明:(1)以粮食为例,我国农业生产的要素需求正处于理性的价格调节区间,要素价格仍然是调节要素需求的重要经济杠杆;但与劳动力和化肥相比,机械投入对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自身价格变化的冲击。(2)农业机械与劳动力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替代关系越来越强。这说明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形下,利用机械替代劳动已成为一个客观事实,特别是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选择性转移所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3)化肥与劳动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但替代关系稳中略降。经济激励是农户决策的首要考量,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选择多量少次的施肥方式、增施化肥并减少农家肥投入,用化肥替代劳动成为农户的理性选择。研究内容3: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增长路径的影响。本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是运用1978-2012年农业内部行业数据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诱致出劳动节约型(如机械技术)技术进步?这一过程中,农业内部不同行业(如劳动密集型与土地密集型农作物)本身存在土地与劳动配比的结构性差异,其技术进步偏向与增长路径选择是否一致?又存在哪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诱致性偏向,即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农业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劳动节约倾向和“资本深化”迹象。(2)我国农业增长路径可能正在经历着历史性转型,正在突破传统的“内卷化陷阱”,从土地生产率导向型路径向劳动生产率导向型路径转变。(3)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与增长路径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异。与劳动密集型农作物相比,土地密集型农作物更容易实现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因此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快。研究内容4: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本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是运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来检验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背景下,农户是否会更倾向于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是更倾向于购买农业生产机械还是直接购买农机服务?农户的家庭禀赋特征及其心理机制是如何影响其采纳意愿的?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学习和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的意愿较高,但绝大多数农户更倾向于直接购买农机服务,而不是购置农业生产机械,因此未来应重点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2)家庭人力资本禀赋、社会资本禀赋、物质资本禀赋、自然资本禀赋均是影响其学习与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关键因素。其中,家庭人力资本禀赋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也说明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当务之急。(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从心理机制层面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采纳意愿是合理且适用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社会影响和采纳条件均是影响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的重要变量。与已有的相关文献比较,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论文重点关注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在选题和研究视角上相对于以往研究存在一定新意。已有关于农业劳动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剩余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就业领域,例如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转移特征与动因等。自从“刘易斯拐点”的讨论出现以来,有研究开始关注于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例如老龄化、女性化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但这些因素的最终结果其实都必然反映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上,但很少有文献从成本和生产角度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实质性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农业自身对这种成本变化做出的响应等,包括要素投入与要素替代、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与增长路径变化、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的验证等。这些正是本文在研究视角上区别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2)相对于已有文献,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对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和替代弹性估计方法的应用和拓展上做了一定贡献。首先,基于单要素生产率的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最早由Hayami&Ruttan(1985)提出,主要被应用于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上,本文将其扩展应用到我国农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系统考察农业增长路径及技术进步偏向的行业差异,这在方法应用上有一定新意。其次,已有文献多利用生产函数来刻画要素替代关系,较少地使用包含价格信息的成本函数模型,这实际上是将要素价格变化作为外生变量,没有考虑到要素价格变化的关键作用,而要素价格又是决定要素需求与要素替代的最关键变量。本文在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需求与替代的影响时,利用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影子替代弹性估计方法,将劳动力成本变化作为内生解释变量,不仅可以弥补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还可以有效刻画劳动力成本上升后微观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农业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对微观主体研究的不足。(3)相对已有文献而言,本文基于实证研究,获得了一些新发现,突破了一些对中国农业的传统认识,这尤其对相关政府决策有一定裨益。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使得长期以来学术界形成了两大认知。一是基于诱致性技术创新视角,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应主要依靠生物化学技术,走“土地节约型”道路;二是认为中国的小农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其经济学特征是劳动密集型的,存在“过密化”和“内卷化”。然而,本文研究发现: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农业生产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节约劳动倾向和“资本深化”迹象;农业增长路径正在突破传统高度人口—土地压力下的“内卷化陷阱”,从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向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转变。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和中国小农经济的认识,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政策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人生是悲剧性的,但其悲剧却令人同情而不动情、感慨而不感动、遗憾而不震撼。以这种感受为切入点,可以考察出柳永人生悲剧的个性特征,即其人生虽不完满但
效益的增加不能以风险的提高为代价,科学合理地制定并从风险与效益两个方面论证刘家峡水库的动态防洪限制水位是非常必要的。据国家防总发布的《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
当前,我国乡镇负债数额巨大,情况已经非常严峻。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行,而且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经济和政治风险,成为我国政
目前,对孩子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从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做起。为了适应社会对幼儿综合音乐素质的需求,迫切要求幼儿教师在熟练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琴的弹奏技
<正>一位拥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通常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乐于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从外资、外贸、外经三方面入手,测度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探讨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5~2015年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区域
本研究以平榛、欧榛及其种间杂种榛共74 个榛品种(系)为试材,通过形态学、孢粉学和同工酶分析,对榛品种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父母本间、子代之间及父母本与子代之
系统对比了高斯多烟团模式与SLAB模型模拟液氨储罐泄漏后的氨气扩散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存在较为明显差异。在模拟设定条件下,事故发生点下风向60~2000 m范围
采用情景模拟法,运用心理账户理论及归因理论,分别测评了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服务协作商快递公司服务失误类型(结果失误、过程失误、交互失误)及快递公司选择来源(网店默认、
近年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发展,微波系统功能日益复杂,但尺寸越来越小。现代微组装技术的发展到了接近二维组装所能达到的理论上最大的组装密度,而采用三维集成技术可实现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