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以汉中市汉台区为例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0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成长。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失日益严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每年我国中小企业大量人才流失严重制约和阻碍着企业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如何应对中小企业人才严重流失问题,稳定人才队伍,成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中小企业人才大量流失问题一般涵盖整个管理领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参考国内外人才流失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问卷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联系工作实际,具体研究汉中市汉台区人才流失影响因素分析。文章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研究现状,其次对中小企业、人才、人才流失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人才流失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相关理论,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文章进一步根据搜集的数据资料,分析了汉中市汉台区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结构和特点,构建了关于该地区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各影响因素比重模型,确定了致使人才产生流失意图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市汉台区中小企业流失人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管理职务结构、专业结构差异较大,流失人才更注重的是在企业中自身所受到的分配、程序方面的公平性、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机会、报酬水平、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与个人追求的一致性以及更大的工作自由和权限等要素,而其它要素对人才流失影响相对较小,其中薪水在各影响因素中所占的权重最大。接着文章在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汉中市汉台区人才流失问题的措施,措施分为政府措施和企业组织措施,政府措施包括优化人才环境、优化创业环境、优化生活环境,积极制定吸引人才政策,协同用人单位做好人才留用的思想工作,加大宣传地区改革和引才的力度,建立公平完善的人才竞争机制;企业措施包括建立公平、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富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培育中小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建立符合所需人才特点的培训体系、建立合理的的激励机制、设计完整的职业发展规划、规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其他文献
用Z-RTD模型研究了工业型滚筒式磨机磨矿过程中的动态特性,确定了工业磨机中质量传输的若干规律和控制依据。
10月23日至24日,全国《抗日战争档案汇编》项目工作交流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会议由国家档案局法规司副司长常建宏主持,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部门项目管理人员和档案编纂
期刊
9月19日,山东省档案馆召开红色档案汇编图书出版暨挖掘红色档案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座谈会.山东省档案馆馆长李世华参加会议并讲话.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委党史研
期刊
20世纪中后期,随着市场竞争程度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以及广告费中日益增加,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为了提高新产品的成功率,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品牌延伸策略,品牌延伸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但是现有研究几乎都是从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品牌延伸问题,即延伸产品是否能被消费者接受,延伸是否会对母品牌或母品牌下的产品产生波及效应,很少有研究在一个总的框架下权衡品牌延伸的正、反两方面后果。
9月12日,省档案馆召开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信息、对新闻的渴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面对媒体市场激烈的竞争,有求必应已经成为各个媒体最起码的生存本能。也就是说,为了竞争、生存的需要,全力以赴做好新闻报道,已经成为各个媒体上上下下的共识,是各个电视台想方设法做好的最基本的工作。因此,在各级、各个电视台中,“新闻立台”的理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上下一致,“新闻立台”的意识也从
“三微一端”微传播方式已逐渐融入到新时代档案宣传之中.本文择选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中代表展开实证调研,从而窥视目前微传播中显现出的各种瓶颈问题,以融合与
袁隆平说,经过50年的发展,南繁育种基地为国家农业优良种子培育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管理科技工作者。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南繁育种基地已不能满足
新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被海外购买版权的报纸是新华通讯社创办的《奥运快报》。为了报道第25届奥运会,新华通讯社专门在1992年7月4日创办了4开8版的《奥运快报》。创办之初
新旧动能转换是新时代的新思维、新战略,其实历史上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新旧动能转换.上世纪七十年代济宁地方进行的农田水利基本工程建设大会战,就是一场历史上的新旧动能大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