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7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两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简称叠合梁一、二)的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 静力性能基于单调正、反向荷载下的足尺模型试验,对叠合梁的破坏形态、截面整体工作性能、正负弯矩截面抗弯承载力及延性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调正、反向荷载下,所有试件均发生了弯曲破坏;叠合梁的正弯矩截面抗弯承载力较现浇对比梁的低4%~12%,负弯矩截面抗弯承载力低7%左右;试件的正、反向曲率延性系数分别大于5.7和9.2,叠合梁的正、反向曲率延性分别较相应的现浇梁低15%和6%左右;本文所采取的叠合面抗剪构造措施是非常有效的;按“拉力对等”原则设计的预制板拼缝拉结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但是基于提高结构安全性的考虑,建议在今后设计中适当增加拉结筋的面积。 抗震性能在静力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上述叠合梁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其主要结论如下:试件的破坏形态与单调荷载下的相似;叠合梁与现浇梁的滞回曲线形状相似,且均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叠合梁的正、负弯矩截面抗弯承载力分别较现浇梁的约低10%和5%;所有试件的正、反向曲率延性系数均大于4.0,叠合梁的正、反向曲率延性分别较现浇梁的低5%和25%左右;与单调荷载下的情况相比,低周反复荷载下叠合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曲率延性、变形能力等均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研究的两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与现浇梁的总体性能均较为接近,两种叠合梁的综合受力性能指标基本一致,考虑到叠合梁一在施工中更为方便,建议工程中优先选用叠合梁一。 设计方法基于国内外现行规范和资料,综合考虑预制梁与预制板之间的滑移、受拉钢筋强化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及正常使用阶段变形计算方法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ACI318-05中针对混凝土T型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偏于安全,考虑受拉钢筋进入强化段的计算公式更符合真实情况;预制梁与预制板之间滑移的存在使叠合梁的正常使用阶段挠度及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分别略有增大和降低。 非线性分析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叠合梁在单调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其中预制与预制混凝土、预制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采用*contact中的表面接触对模拟,接触属性为软接触,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促进钢筋混凝土T型叠合梁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钢管混凝土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组合材料在技术和经济上的优越性,体现了现阶段工程材料的发展方向,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的组合结构。梁柱节点是结构中的关键部位,也是
目前,随着我国旧房改造的全面展开、结构加固工程的增多,既有结构的可靠性问题已引起了工程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既有结构自身的特点,考虑既有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已使用年
仿古建筑传承了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大气磅礴的特点,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柱是仿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形和传统古建筑柱的外形保持一致。仿古建筑方钢管
古建筑木结构在地震作用时,其榫卯连接之间允许有一定量的水平错动,节点之间将会发生摩擦,正是由于榫卯节点之间的这种摩擦耗能从而使古建筑木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
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解决中心城市的交通问题已经不能单靠拓宽道路来实现,尤其是老城区,因此,高架路的建设就成了许多大城市不得不选择的方式.诚然,高架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解决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有针对地研究了焊钉及开孔板连接件、混合拱肋钢与混凝土结合部受力性能问题,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混凝土浇筑方向对焊钉及开孔板连接件受力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环境污染是目前环境岩土工程学科面临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大气中酸性气体急剧增加,从而导致酸雨产生,酸性环境会严重影响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为此,本文采用PH=2、PH=3.5及PH=5的HCl溶液模拟室内加速腐蚀试验,用定义的物理量及超声波检测技术获得的物理力学参数,定量分析岩样腐蚀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通过CT图像及C
木剪力墙是轻型木结构中抵抗风载、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的主要竖向构件。其抗侧性能与制作墙板的许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有无横撑、覆面板布置形式、覆面板厚度、钉子直径
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钢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混凝土芯筒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混合结构中的钢框架自重轻,跨度大,延性好;混凝土核芯筒造价低,抗侧刚度大,从而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高强钢材的生产和加工工艺的不断提高,高强钢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因而对于高强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研究显得十分迫切。高强钢轴心受压构件中宽厚比较大的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