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C预混合器颗粒混合的CPFD模拟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催化裂化(FCC)技术在我国炼油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炼油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原料的日益重质化和劣质化,如何充分利用石油资源,提高轻质产品收率一直是炼油企业关注的热点之一。在这一趋势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在MIP工艺基础上研发了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的催化裂化技术(简称MIP-DCR技术)。此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预混合器,通过外取热器将部分低温待生剂与高温再生剂作为两股进料在预混合器内充分混合后进入提升管,实现了“低温接触、大剂油比操作”。随着国内许多大型企业对MIP-DCR技术的引进,通过研究预混合器内部的流动、传热及混合行为,对冷热催化剂的混合过程进行深入剖析,以指导该技术的工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A类颗粒鼓泡床内气固流动特性,考察了曳力模型、网格尺寸、颗粒打包数、法向及切向动量保留系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基于实验数据,证实了使用Modified Gibilaro曳力关联式修正FCC颗粒曳力的可行性,选取了合理的模型参数。在对A类颗粒气固鼓泡床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准确描述的基础上,研究了FCC预混合器内气固流动特性、传热特性及混合特性,详细剖析了冷热催化剂在预混合器内的混合过程。发现预混合器内气泡的上升和破裂促使冷热颗粒不断实现纵向混合与横向混合。与边壁区和过渡区相比,中心区生成的气泡较多使颗粒能够较好的混合均匀。从床层整体的混合情况来看,冷热两股催化剂在温度上达到混合均匀所需要的时间比在浓度上达到混合均匀所需的时间长。最后,研究了流化气体量、冷热催化剂量比例、催化剂颗粒藏量和颗粒粒径分布对预混合器内颗粒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化气体量越大、冷热催化剂量比例越小、催化剂颗粒藏量越小、颗粒粒径分布越宽,冷热颗粒达到浓度上的均匀混合与浓度上均匀混合所需时间越短,混合效果越好。流化气体量较小时,冷热催化剂量比例越大,温度上达到均匀混合所需时间与浓度上达到均匀混合所需时间的差值越大。催化剂颗粒藏量越大,因流化气体量的减小对混合效果的阻碍所带来的影响越大。
其他文献
石油酸是石油加工过程引起设备腐蚀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重要组分。近年来,电喷雾电离结合高分辨质谱技术可以实现石油酸组分中石油酸的分子组成分析,然而
镍、钒元素在石油中主要以有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根据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的分析结果,其中具有紫外特征吸收峰的化合物约占总镍、钒的20%~50%,属卟啉类化合物,剩余大部
本文利用地质、测井、钻井等资料,采用岩性分析、测井分析、沉积构造演化分析、埋藏史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迪那2气田古近系-新近系以及库车坳陷异常压力的分布特征与主要成因。
随着人类对天然辐射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放射性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区域天然放射性评价已成为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天然放射性评价只能反映监测点的污染状况,由于监测点数
随着国防科技的建设和国家空间科学的发展,航天工程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器重。各类航天器腾空而起,进入太空。但由于空间辐射环境的复杂性,导致航天器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器件
催化裂化工艺是由重质石油馏分生产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的重要工艺过程。针对市场的需求,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了多产汽油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本论文针对该催化剂,以传
本文依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桥梁面相感知方法与安全评价理论研究(项目编号:cstc2012jjB0118),在实验室对一片大尺度混凝土箱形梁模型进行了荷载—变形—损伤的试验
近三十年在我国律师职业化进程中,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不可缺少和取代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律师工作和律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介质集成波导(SIW)馈电的宽频微带贴片天线单元,通过在SIW里引入金属过孔以及在传统微带贴片的两侧引入两个矩形贴片,使天线产生三个谐振模式,从而使天线
Virasoro代数是无限维李代数中结构和表示理论中最简单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类代数,在李理论和理论物理等很多领域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Virasoro代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物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