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的复调书写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ing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因“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论在文学领域还是新闻界,她都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人物,在近四十年的采访和写作中,她通过五本题材各异的小说创作,勾勒了苏联从巅峰到落幕的历史图景和这其间人民的生活百态。她多次在演说和笔记中将《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还是想你,妈妈》、《锌皮娃娃兵》、《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二手时间》这五本书统称为“乌托邦之声”,但目前国内外研究界对该系列的研究涉及甚少,导致了对阿列克谢耶维奇复调小说的研究空缺。本文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乌托邦之声”系列作为研究对象,以复调理论为切入点,剖析“乌托邦之声”的创作,深究阿列克谢耶维奇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传承和创新。阿列克谢耶维奇以记者的身份重构了小说的创作,拓展了复调小说理论的疆域,最终在狂欢化的文学表达中揭露了宏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以解构宏大叙事的方式,重新建构了苏联人的“对话乌托邦”。
  本文由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结语构成。
  引言部分概述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生涯,对她的“乌托邦之声”系列创作进行简略评述。
  论文的主体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以两组背景关系为线索,探源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作为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记者,她在倾听无数人生的过程中形成了复调书写的创作方式。第一节论述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的思想基础和创作理念,第二节解读阿列克谢耶维奇双重身份带来的跨界书写,阐释这种写作身份对她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通过对“乌托邦之声”系列的解读和归纳,阐释阿列克谢耶维奇如何通过三重视角的历史诠释,使五本书在现实话语的背景下,消解了苏联乌托邦神话,重新建构了开放对话关系中的乌托邦。第一节,透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阐释阿列克谢耶维奇自觉的女性主义书写,第二节将《我还是想你,妈妈》、《锌皮娃娃兵》的战争命题置于宗教话语的考量中,展现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宗教意识下为人性困境寻求的出路,呼吁爱的回归与和平的守护,第三节主要论述在《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和《二手时间》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对传统历史的解构和独特时空观下的历史重构,通过突破性的后现代主义视角书写,彻底破除了苏联的乌托邦话语体系,同时激活了她的“乌托邦之声”系列。
  第三章从复调小说理论入手,以巴赫金理论为支点,透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展现她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第一节以杂语性与多语性理论审视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普遍的话语基础,并以此为基础,透过复调小说理论讨论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复调结构的构建过程和创新途径。第二节以巴赫金的行为哲学为切入点,论述阿列克谢耶维奇复调小说的人物特征,阐述她通过对真实人物的艺术书写,在继承对话理论的书写中,突破了艺术创造的框架,呈现了复杂而立体的苏联人类群像。
  第四章则通过狂欢化理论透视“乌托邦之声”系列创作,第一节论述阿列克谢耶维奇采访语境中对狂欢节的效仿,并以此将苏联人民的个人史带入狂欢式的美学场域,在后苏联复现了苏联式的生活与对话,呈现出狂欢化的文学表达。第二节则是将狂欢化中的“笑谑”与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中普遍的“恸哭”作对比研究,探讨阿列克谢耶维奇如何通过对这种同源反向行为的狂欢化书写,在作品中展现出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结合独特的复调人物,使她的系列创作呈现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狂欢化审美价值。
  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进一步指出纪实题材与文学话语融合的新形式是阿列克谢耶维奇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她通过对复调小说理论继承与创新,将采访话语以复调的编排和筛选组成了既继承又超越的新小说体裁,在消解苏联乌托邦话语遗存,诉说苏联人民多舛命途的同时,探索俄罗斯民族的未来。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这是党的教育方针中首次将“劳”列入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新时代劳动育人研究以劳动能够培育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育人的内在机理为研究核心,进而将研究内容扩展至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形态的新特征、劳动育人的新要求和育人实践的新途径等。 
学位
实践孕育精神,精神推动实践。纵观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改革开放实践铸就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也为改革开放实践的推进提供精神动力。改革开放精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提出的新概念,并且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本论文力图以回应时代主题为基础、以关照现实问题为导向来研究改革开放精神的形成与培育,逐步回答“改革开放精神从哪儿来”“改革开放精神是什
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指出,要在我国干部队伍当中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廉洁从政,全面提高我国干部水平。干部绩效考核作为建设干部队伍中的重要环节,其程序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愈显突出。我国有2000多个县,在中国的行政体制中,县从来都是最重要的行政单位之一。县委书记作为各县级领导班子的“班长”,承担着重要职责,起着重要作用,其工作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及重要性也愈发关键,对县委书记绩效考核问
学位
郑清之(1176-1251),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庆元之鄞人(今浙江宁波),南宋理宗朝宰相。郑清之政治地位极高,于文学一道亦颇有造诣。故而有必要对其人其诗展开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即文本研究和诗歌注释。  文本研究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分家世、教育师承、仕宦经历等方面论述郑清之的生平。指出其为唐代书画三绝之郑虔的后人;嘉定四年(1211)登进士第,而非嘉定十年;仕宦经历部
李正民(1073-1151),字方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其诗现存282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中多中书制诰之作,温润流丽,颇近浮溪。其诗亦妍秀可诵,在南渡初犹不失爲雅音焉。”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爲文本研究,共分四章:  第一章从总体上概括李正民的家世、生平和交游状况,探讨其生活成长的外部环境,及其个人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文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分析其诗歌内容,主要分爲感时述怀、摹
学位
后现代语境下,“大叙事”的诸多机能衰弱甚至崩解,消费社会的来临、女性主义的崛起、网络文化的诞生等现象在其中交相辉映。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中国耽美亚文化中的一个突出分支、根植于网络部落文化的“女性向”空间里的网络耽美小说,以它自身特有的实验性、革命性和包容性,将诸多后现代要素融合、消化并重新呈现。本文以网络耽美小说,尤其是中国第一大网络原创耽美小说聚集地——晋江文学城网站中的原创耽美小说为研究对象,
仫佬剧是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剧种,是广西少数民族戏剧剧种之一。本文从仫佬剧的历史发展状况及现状出发,以梳理和整合剧种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经验为主导,结合现有的剧种发展条件及成果,阐述仫佬剧在当今时代下重新被研究的潜在价值以及其发展方向的探索。  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从仫佬剧的诞生背景讲起,尝试勾勒出新剧种诞生的民族因素和时代因素。民族因素上,包含了仫佬族自身民族文化为戏剧提供的土壤以及本
学位
曾协是北宋前期一位不知名的文人。因其为宋代重要儒学家族——南丰曾氏家族成员,其文采受到中国古代一些文学评论家的关注,有关其人其文的评论在以往的研究中略失公允,故有必要通过其全部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一个全面、整体的研究。本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文学研究,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讨论曾协的家世、交游及这些与他的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并对《云庄集》的版本进行介绍。第二章结合《云庄集》中具体文句对曾协在文学基本
本文以柳江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为研究对象,对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的功能进行描写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各情态助动词的演变过程,分析其演变的机制和动因,通过跨语言的比较和与汉语史的比较,归纳出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演变的规律。全文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柳江进德镇的地理人文概况、进德客家方言的音系、情态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语料来源等。第二章,情态系统类型及助动词的划分
学位
哈金是美籍华人作家,他用英语创作了大量的中国故事。作为海外华人作家,他小说的政治书写尤为突出,其中多以1949年以后中国重大的政治事件为背景,如文化大革命、朝鲜战争等。作者通过描写小人物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苦痛来展现权力对人的戕害,以此表达他对故国历史的反思。本文以他小说中的政治书写为角度,分析他小说政治书写的文本表现、形成原因及其价值定位。  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探究哈金小说政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