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醇在帕金森病模型中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ba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神经毒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为帕金森病(PD)体外细胞模型,分析MPP+对线粒体相关的半胱氨酸酶凋亡通路的调节作用。在MPP+应用早期,借助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MPP+引起Bax蛋白表达升高。通过蛋白质印记检测线粒体和细胞液中细胞色素C,证实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游离到细胞液中。在晚期,通过检测细胞液中标志性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证实细胞膜通透性升高,推断在MPP+应用晚期细胞液中减少的细胞色素释C释放到细胞外空间。加入外源性细胞色素C证实细胞外的细胞色素C进一步加速凋亡细胞活力损失。以AC-DEVD-AMC为荧光底物,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凋亡通路下游半胱氨酸酶-3(Caspase-3)状态,结果证实在MPP+应用晚期Caspase-3被激活,表明MPP+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 利用过氧化氢(H2O2)和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筛选存在于天然药物中的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通过细胞活力分析发现龙胆苦甙对PC12细胞损伤无显著影响,栀子甙能增强H2O2和MPP+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而梓醇能抑制PC12细胞损伤。 通过形态观察、荧光染色、透射电镜超微结构分析证实梓醇抑制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定量分析发现梓醇抑制细胞凋亡的比率为43.1±5.3%。梓醇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通路的调节机制为控制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减少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液中及拮抗半胱氨酸酶-3的激活,最终抑制PC12细胞凋亡。 以30mg/kg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ICR小鼠7天模拟亚急性PD动物模型。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中脑黑质部位神经元状态,结果显示小鼠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借助荧光分光光度计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中多巴胺和谷胱甘肽(GSH)的浓度,发现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MPTP模拟的亚急性PD小鼠中脑部位多巴胺水平降低,中脑和纹状体抗氧化物GSH减少。低剂量组(5m吵g)梓醇对MPTP模拟的小鼠PD没有显著性效果;高剂量组(巧m叭g)能升高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和多巴胺含量,抑制脑内GSH水平的降低。关键词:梓醇;1一甲基一4一苯基一毗咤;凋亡;保护作用:帕金森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晚期特发性羊水量异常者羊水及血生化特点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河省涿州市医院产前检查并在河北省涿州市医院分娩的33例晚孕期特发性羊水过少孕妇作
本文采用Mike21二维水流模型对某码头建设前后附近水域的流场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为泊位和栈桥的墩台和柱提供水动力设计参数。
国外文献报道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同侧脑卒中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所以,颈动脉(internal carotid srtery,ICA )狭窄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表现已成为卒中的独
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较常见的成年发病、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的神经元变性疾病,损伤大脑皮质、脑干、脊髓运动神经元。临床治疗非
以双酚A(BPA)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185 nm真空紫外光(VUV)辐照下其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辐照度下,BPA的去除率随其初始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当溶液初始pH为5.95时,BPA的降
"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经济理念及模式的转变既深深地影响着文化发展的趋势,也对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发展既要承担起其支柱
目的:探讨全瓷微贴面关闭上前牙天然间隙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少量预备11、21牙近中邻面及部分唇面至近中唇轴角远中2-3mm处,邻面舌侧边缘预备至邻接区,基牙颈部预备与牙龈边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现状的调研,总结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应对措施,为进一步加强监督巡查工作、提高建筑工程节能质量提供参考。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
在光复后两岸文化交流的热潮中,鲁迅及其作品在台湾的广为传播,起到整合社会进步力量对抗黑暗现实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当时文化思潮对台湾乃至整个中国前途与命运的思考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