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现实社交情景中人际心理距离和内隐孤独感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i900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互联网世界进一步渗入我们的生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网民总数达8.02亿,其中即时通信类应用的用户达7.56亿,网民使用率达94.3%,可见如今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开展社交活动、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和平台,网络也逐渐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环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社交媒体出现的人类新的交往方式如何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这一问题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关注。其中用社交媒体建立和维护的人际关系质量,社交媒体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都是网络社交的热点研究领域。本研究拟探究在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情景下,个体主观感知到的人际心理距离差异,以及两种社交情景中内隐自我孤独感的差异,并展开如下两部分研究:研究一分别用微信应用图标和绿色沙发图片作为典型图片,启动网络社交情景和现实社交情景,采用词汇-图片Stroop任务探究了图片启动现实社交情景与网络社交情景下个体对人际对象的心理距离差异。在武汉市高校招募了 34位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17名男性)参与研究。结果发现无论人际对象出现在网络社交情境中还是现实社交情景中,个体对该人际对象的心理距离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社交情景不会影响个体对现实生活中已熟悉的人际对象的心理距离。研究二分别用微信对话框和两人面对面交谈图片作为背景图片,启动网络社交情景与现实社交情景,用简式内隐联想测验(BIAT)探究图片启动不同社交情景条件下,个体的内隐孤独感差异。在武汉市高校招募了 32位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10名男性)参加实验。结果发现与现实社交情景相比,个体在网络社交情景中时,自我与孤独感的内隐联结显著更强。结果说明在现实社交情景中互动更能满足个体对亲密人际关系和社会联结的心理需求。本研究为研究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对个体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使用新的研究范式研究孤独感提供了实证研究数据的支持。
其他文献
佐剂是疫苗的重要组成之一。α-GalCer可以刺激NKT细胞迅速引发细胞因子的释放,并对获得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近年来成为疫苗佐剂的研究热点。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将α-GalCer嵌入脂质体尼古丁疫苗可高效的引发针对尼古丁的抗体免疫反应。但是,α-GalCer刺激NKT细胞同时分泌Th1和Th2两种类型的细胞因子,其相反的免疫作用模式限制了临床治疗效果。α-C-GalCer作为Th1型免疫刺激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及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大肆爆发,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同时蓝藻死亡后其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如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释放到水体中,最终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藻毒素降解酶中的MlrC在MCs的中间降解环节起着双重的降解功能,基于此本研究对藻毒素降解酶MlrC进行了表达优化,最终得到高纯度高表达量的可溶性目的蛋白,同时进行了 MlrC的晶体学研究,包括
阿维菌素(Av)是大环内酯类高效杀虫杀螨剂,但是由于其存在着易光解、易氧化、半衰期短等缺点,而使其药效受到了影响,并且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各种自然因素导致其实际利用率极低。基于此,本学位论文设计合成了多种功能性载体材料,将阿维菌素包裹,以达到提高利用效率的目的。具体内容如下:1、概述农药缓释技术及其载体材料的研究现状,简述阿维菌素的结构、性质、特点及研究现状,并提出阿维菌素控制释放分子材料研究
高校学生宿舍是高密度人群居住的地方,而高校学生宿舍作为学生日常休息和住宿的场所,消防工作安全措施做到位是尤为重要的。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全国高校的普遍存在的学生宿舍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决,从而提出改善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对策。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基础教育,说明了普通高中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适应高等教育作准备。在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的趋势下,生物学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与生物科学类专业的衔接进行初步研究,包括五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说明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根据二者确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步,在文献综述中对衔接、教育衔接、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合作框架协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辽宁省省长刘宁代表双方签约。根据合作框架协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将在协同区域发展、激发内生动力、修复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数字化应用、创新管
期刊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成为新型显示器和普通照明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咔唑衍生物、芳香胺、螺环胺等新型空穴传输材料在高热稳定性和高空穴迁移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高。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平衡是未来大规模生产大面积显示器的不断追求的方向。因此,研究应进一步扩大到新的组成部分,以应对这些挑战。近年来,基于螺环化结构的共轭材料由于其光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形态稳定性而引起了人们对蓝光发射
全球变暖会引起热带气旋的活动强度和路径发生变化,沿海地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增大了灾害的暴露性,热带气旋灾害的威胁不容忽视。本研究以中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历史热带气旋路径数据和逐日气象站监测数据,对影响研究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定量聚类和危险性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热带气旋强度(最大风速及能量)在1949-2017年间呈现微弱下降的总趋势;但近20年,热带气旋的登陆频次、最大风
MCTP(Multiple C2 domain and transmembrane region proteins)是含有多个 C2 结构域以及跨膜结构域的蛋白家族,可作为信号分子介导其他调控因子的转运。虽然一些研究表明MCTPs在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棉花中所发挥的功能尚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全基因组中鉴定出33个GhMCT
纳米孔电极作为新兴的电化学传感设备,它囊括了纳米材料和电极优势于一体,相对于传统的电极设备而言,纳米孔电极不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而且易于加工改造,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电极的多功能化应用。本文中我们凭借物理作用将纳米孔材料与电极相结合并成功构建了新型纳米孔电极设备,基于纳米孔的富集效应实现了电化学信号的放大。同时,柱芳烃作为新型大环分子,依靠其独特的结构性质,于超分子化学领域中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