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对牙科铸造纯钛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412327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成为当前综合性能理想的牙用修复材料。然而,钛在加工时会产生加工硬化,使其塑性降低。当前,钛在牙科应用中的主要加工方式为铸造,而铸造对钛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延伸率的下降导致卡环容易折断。钛铸造后的典型组织是晶粒粗大的β转变组织,由于晶粒粗大,铸件的塑性较差。工业上改善铸造组织的途径有3种:热处理、热等静压工艺和热化学工艺,并将其中一种途径作为钛铸造后的一道工序。目前牙科铸钛工序在铸件出炉后采用23℃水冷却,并没有热处理等改善铸造组织的工序。本论文将热处理技术引入牙科铸钛工序,观察热处理对牙科铸造纯钛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参数及方式作用后钛铸件的金相显微结构和断口表面形貌的变化,以期筛选出适合牙科铸钛的最佳的热处理参数和方式。本研究首先参照GB6397-86将工业纯钛TA2铸造成哑铃形金属拉伸试样,采用常规牙科铸钛方式,将铸好的铸模放入23℃水中快速冷却作为对照组(水冷组);而将铸模放入空气中自然冷却作为实验组(空冷组)。测定其抗拉强度(σb/MPa)、屈服强度(σ0.2/MPa)及延伸率(δ/%),并观察显微组织结构和断口形貌。结果显示:牙科铸造纯钛的铸模自然冷却后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低于水冷组,延伸率高于水冷组。说明在此铸造条件下,为减少钛铸件的铸造加工硬化,铸造完成的铸模宜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钛铸件的力学性能影响。当热处理温度为650℃、700℃和750℃时,铸件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均有提高(P<0.05);随着热处理温度的进一步提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有下降趋势。当保温时间在0.5h-2h之间时,随着时间延长,铸件的抗拉和屈服强度无明显改变,延伸率有下降趋势(P<0.05)。退火温度为700℃、保温0.5h的处理组在单次退火中拉伸性能最佳。不同热处理方式的研究结果显示:真空热处理后的铸件抗拉、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均高于未进行热处理的水冷组;随着温度升高,铸件的拉伸性能均有提高,但延伸率的提高低于非真空热处理组;非真空热处理后表面形成新的反应层,而真空热处理后不再形成新的反应层。双重退火后,铸件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塑性有所提高,在整个实验中综合拉伸性能最佳,但耗时长。中心显微结构显示单次退火温度为700℃和双重退火后的晶粒组织较好,相对细化和均匀,并有等轴化趋势。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断口形貌,各组宏观断口均为混合型断口,有韧性断裂特征。其中单次退火温度为700℃和双重退火后的断口纤维区和剪切唇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微观断口的韧窝面积大而深,显示了较好的塑性。因此,通过热处理可以提高牙科铸造纯钛的力学性能,不同的退火参数及方式处理后,钛铸件的力学拉伸性能、金相显微结构和断口表面形貌会产生相应变化。非真空热处理由于形成新的表面反应层,影响精度,可以应用于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可摘义齿;对于冠桥类精度要求较高的修复体,可采用真空退火方式。
其他文献
渤海KL、BZ、LD等油田地质条件复杂,钻井过程中常发生井壁失稳现象,影响该区域钻井提速和勘探开发进程。针对渤海湾盆地部分区域井壁易坍塌的问题,取各井页岩掉块进行泥页岩
本文主要从煤矿采掘机械液压系统的构成出发,结合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重点介绍针对煤矿采掘机械液压系统故障的维护方法,以此来保证煤矿采掘的正常进行,从而保证煤矿采掘的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新"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理念,要求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切实维护以工农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包括利益、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和工农主体等
本文主要分析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现行的生产设备,提出了其应用的特点与优势。综合机械化采煤,要实现绿色开采,就必须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实际及煤矿开采
通过对机床构件间的干涉分析给出了机床主要构件尺寸参数设计原则;利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了该并联机床的装配体模型设计,并将其通过存储为Parasolid格式后导入到ADAMS中而生成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对黑果枸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与归纳,发现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等,具有护肝、抗辐射、
以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和企业资源重用为目的,应用变型设计和事物特性表原理,结合CAD软件的参数驱动能力,提出了一种构建参数化三维零件库的方法,对其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进行了
以某生化分析仪控制系统改进为研究目标,在讨论步进电机恒力矩细分驱动理论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FPGA步进电机精密运动控制方法,实验表明,系统能够实现高定位精度和定位重复性
基于简化的 IEEE1451 智能传感器信息模型,提出了基于嵌入式Internet技术的 IP传感器模型,并进行了原型实现。分析了IP传感器的网络时延问题,并在网络环境下对其时延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IP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网络化传感、测量和控制系统。
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使其可以估计趋势模式的斜率,阶跃模式的幅度以及周期模式的振幅和周期,为了避免不同模式间的相互干扰,分别采用3个网络对各种模式的参数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识别能力和很快的识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