铈基催化剂上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x(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by Ammonia,NH3-SCR)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源烟气脱硝技术。本文模拟固定源烟气排放特征,开展了NH3-SCR铈基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发现CeO2-WO3/TiO2,CeO2-WO3及CeO2/TiO2-S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利用BET、XRD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TPD和原位DRIFTS技术详细探讨了铈基催化剂上的NH3-SCR反应机理。获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1)助剂W的掺杂对CeO2/TiO2催化剂的活性显示出很好的促进作用,在200~450℃范围内,NOx转化率达到90%以上,同时其抗硫性能较CeO2/TiO2有明显的提高。W的改性有利于表面Ce4+→Ce3+的转变,提高催化剂对NO氧化为NO2的能力,同时使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数量增多,有利于表面NH3的吸附,从而促进了SCR反应。CeO2/TiO2催化剂上NH3选择性还原NOx的反应,在不同的温度段遵循不同的反应机理。而CeO2-WO3/TiO2催化剂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均遵循着E-R机理。   (2)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O2-W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NH3-SCR,在175℃时的NOx转化率就已经达到73%,200~450℃温度范围内,NOx转化率均达到95%以上。300℃时200ppm SO2存在条件下并未对其催化活性产生影响。CeO2与WO3的相互作用使得CeO2-WO3催化剂有很强的NH3吸附能力,并且催化剂表面拥有丰富的Br(o)nsted酸性位、Lewis酸性位和高活性硝酸盐物种。在SCR反应过程中,低温阶段NO在CeO2-WO3的催化还原是同时按照L-H和E-R机理平行进行的。随着温度的升高,E-R机理占主导。   (3)制备了一系列基于不同载体的铈基催化剂。结果发现CeO2/TiO2-SiO2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NH3-SCR活性及非常优良的抗水抗硫性能。Si的掺杂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及TiO2锐钛矿晶型的稳定;同时使催化剂表面更多的Ce4+转变为Ce3+,增加表面酸性位的数量。Ti-Si复合氧化物由于其本身特殊的结构,使得SO2在其表面并不易于累积,对表面NH3与NO3-吸附物种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聚丙烯(PP)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产量增长最快的树脂之一。与其它热塑性树脂相比,PP具有低密度、熔点高、来源广、价格低、机械性能优越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包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80年奋斗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已成长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一个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π-共轭聚合物在有机/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噻吩类共轭聚合物和含氟共轭聚合物是两类重要的
研究凝聚相中分子在平衡态的动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振动光谱如红外对分子的结构及变化非常灵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飞秒多维红外光谱技术是研究超快分子动态结构的有效光谱手
使用数控渐进成形机床,打破传统热渐进成形的外部热源加热方式,利用工具头转动时与板料之间产生的“绿色”摩擦热成形AZ31B镁合金板料。通过实验综合研究几种不同润滑剂对AZ3
This case study describes the effects of a grouting process developed to decrease groundwater flow exiting from a ruptured mine ventilation shaft lining in Luli
光子晶体由于具有特殊的光调控性能在高性能光学器件、化学及生物化学传感器、全色显示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光子晶体结构的弱稳定性,如弱耐溶剂/高温性、机械稳定
通过对双腔复摆颚式破碎机和单腔复摆颚式破碎机的结构、性能对比,得出双腔复摆颚式破碎机是一种结构合理紧凑、运转平稳、连续破碎、高产高效、节能降耗、维护方便、品质优
石墨烯是一种由sp2碳原子键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近来,石墨烯以其良好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导热性能以及超大的比表面积等优异特性成为纳米科学和材料科学等研究的热点之一。
过渡金属及其络合物参与的偶联反应对于碳-碳键的构建一直以来都是有机合成领域中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热点之一,并且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复杂的有机分子和材料的工业生产中,如功能材料、天然产物、聚合物、精细化工品、液晶、药物活性分子、生物活性化合物等。近年来关于过渡金属及其络合物参与的偶联反应的报导层出不穷,这些报道大多数集中在寻找新型配体、催化剂和催化体系,探索反应机理,扩大偶联反应的应用领域等方面。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