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中自适应技术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来自高清晰度(HD)和标准清晰度(SD)广播和存储产业的需求,我国制订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码标准(AVS)。该标准可以在编码效率和编解码复杂度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并在较低的复杂度下实现了与国际标准H.264/AVC相当的技术性能。AVS视频编码标准也采用了帧间运动补偿与帧内相结合的混合编码框架。在这种框架中,帧间预测编码技术与帧内预测编码技术一起在提高编码效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探索自适应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对AVS中的B帧编码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后向推导前向MV的对称模式技术。该模式和对称模式相似,也是只需要编码一个运动矢量,另一个运动矢量可以由它推导出来;但是它与对称模式的区别在于,该模式编码的运动矢量是通过后向参考帧预测得到的,而对称模式使用的是用前向运动矢量。在该模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参考帧自适应的对称模式技术,该技术能够根据当前帧与其前向和后向参考帧距离的来对预测的模式——对称模式、后向推导前向MV的对称模式,进行选择;实验证明该技术在编码效率和码率上比AVS中的对称模式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本文又对AVS中的I帧编码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I帧编码技术中宏块的划分方式单一,并且不利于具有平滑纹理区域的高清视频进行高效压缩的问题,提出了16×16块大小的预测编码技术。该技术主要由16×16块大小的预测技术、16×16块大小的整数离散余弦变换技术以及16×16矩阵系数重排序技术组成,这三项技术不仅对于具有平滑纹理区域的高清视频具有很好的压缩性能,并且由于计算简单,算法的复杂度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又提出了块大小自适应的帧内预测编码技术,该技术是16×16块大小的预测编码技术与AVS固有的I帧编码技术的有效结合,它能够根据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技术进行编码时所得到的率失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选取出一种最优的编码方法,进行压缩编码。实验证明,块大小自适应的帧内预测编码技术不仅提高了编码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码率。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智能化的生活已经逐渐取代原有的生活方式。电力技术的发展也进入了智能电网时代。针对早期的电力系统,智能电网通过完全自动化的,基
XMPP协议作为即时通信领域的开放标准,有着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但其核心协议只是即时通信所需的最小完备集,而已有的扩展存在不少缺陷,主要表现为:消息确认机制低效,XMPP协
P2P网络具有高可扩展性、健壮性、自主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结构化的P2P数据管理系统具有结构化P2P网络的优点,可以为数据管理用户应用提供具有以上优点的服务。现有的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高性能处理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变得越来越方便。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收集到的大量数据集中挖掘出潜在的知识,这就可能把
本文试图从网格资源的特点出发,寻求一种更加合理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更加有效的调度策略。本文深入地分析了网格资源管理的现状,总结了目前网格资源管理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
多点统计学MPS(Multipie-Point Statistics,MPS)建模方法是斯坦福大学在近年研发的一种储层建模方法,它吸引了国际上储层建模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注意。它优于传统的基于变差函数
随着网络和分布式应用的发展和普及,大量的异构数据源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人们迫切需要解决这些异构数据源的集成问题。异构数据集成的任务就是通过给用户提供
传统网络,即Internet和Intranet等当前主要网络形式,曾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今天,面对人们对多媒体视视频音频信息的实时、高品质的传输要求,传统网络却遇到了前所
矢量场可视化,尤其是流场可视化是海洋信息可视化应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科学计算可视化领域研究已久的一个古典分支。现实中存在许多矢量场,比如水流场、气流场等,
雷暴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影响飞行安全的小尺度天气现象的预报模式。粗糙集方法可在对数据样本内在依赖关系认识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推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