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嗜铬细胞GDNF/RET通路参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RET)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粘膜中的表达改变及与症状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背景和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特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和性状改变,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病人常伴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IBS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涉及内脏高敏感、胃肠动力异常、菌群紊乱、精神心理应激等,然而其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根据排便习惯和排便性状改变,罗马Ⅳ标准将IBS分为四种亚型,分别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不定型(IBS-U)和混合型(IBS-M),其中IBS-D发病率、诊断率较高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研究发现,肠神经营养因子对肠道上皮的改变可能导致IBS和IBS症状,IBS-D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逐渐受到重视。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肠道主要由肠胶质细胞分泌,GDNF结合共受体GFRα-RET并激活RET的胞内部分使其磷酸化,实现信号转导。通常认为肠道的RET表达于神经细胞,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果蝇和小鼠的肠内分泌细胞中特异性的表达RET。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s,EC cells)是肠上皮中的一种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尽管只占肠上皮细胞数量的1%,但是分泌了体内约95%的5-HT。EC细胞及分泌的五羟色胺(5-HT)在IBS内脏高敏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IBS-D病人的餐后血浆中5-HT水平升高,粘膜下或肌间神经丛上存在的5-HT受体,二者结合后可增加胃肠道运动、导致内脏高敏感等。然而GDNF/RET在人肠道上皮组织中的具体分布目前尚无研究,GDNF/RET在IBS-D中的调控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GDNF及其受体RET在IBS-D结肠粘膜中的具体分布和表达改变以及与疾病症状之间的相关程度。我们首先检测了IBS-D患者结肠粘膜G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将其与焦虑抑郁评分和患者的腹部症状评分进行关联性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分析IBS-D结肠粘膜的EC细胞数量,将GDNF与EC细胞数目做相关性分析;最后通过免疫染色的方式检测GDNF/RET在人的结肠上皮中的定位。研究方法:(1)IBS-D患者及对照:根据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纳入IBS-D患者1 1例,正常对照者12例,在结肠镜下采集直乙交界处活检粘膜。患者和对照均采集HADS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以及IBS-SSS量表。(2)酶联免疫标记法(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BS-D患者和对照肠粘膜中GDNF的蛋白表达水平。(3)计算GDNF水平与HADS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IBS-SSS腹痛评分之间的相关性。(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BS-D患者和对照结肠粘膜中GDNF、ChgA、5-HT的表达,统计神经内分泌细胞和EC细胞数目,计算IBS-D患者EC细胞表达差异,计算GDNF表达水平与EC数目的相关性。(5)免疫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BS-D患者和健康对照结肠粘膜中GDNF/RET在EC细胞的表达和定位。研究结果:(1)IBS-D患者EC细胞数量较正常人增多。IBS-D病人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相比健康对照显著提高,在IBS-D患者中,焦虑抑郁病人约占70%。患者和对照中男女比例、年龄、BMI均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hgA阳性细胞数目在IBS-D患者中显著升高,其中5-HT阳性细胞数目也显著增多。(2)IBS-D患者结肠粘膜GDNF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升高。ELISA结果显示:IBS-D患者结肠粘膜GDNF蛋白水平相比正常对照者显著增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BS-D患者结肠粘膜GDNF阳性染色的细胞数量相比健康对照明显升高,并且GDNF在特定上皮细胞中染色强阳性,散在分布于肠上皮细胞中。(3)GDNF表达水平与EC数目正相关。GDNF表达水平与EC细胞数目呈正相关,推测GDNF与EC细胞相关。GDNF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并无相关性。GDNF与IBS-SSS腹痛评分也无明显相关性。(4)GDNF/RET表达在人结肠上皮细胞的EC细胞中。在IBS-D患者和对照的结肠中,连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显示,GDNF和5-HT有部分重叠,提示GDNF储存于EC中。免疫荧光光共标结果表明,在IBS-D患者和对照中,RET和ChgA均存在共位表达,提示RET在人结肠上皮中存在并表达在EC中。结论:(1)IBS-D患者结肠粘膜GDNF含量显著增多,GDNF水平与焦虑抑郁评分和IBS症状的腹痛评分无显著相关。(2)IBS-D患者结肠粘膜EC细胞数目增多,GDNF水平与EC细胞数目呈正相关。(3)GDNF在IBS-D患者和正常人的结肠粘膜的EC细胞富集,GDNF受体RET在肠道上皮主要定位于EC细胞。第二部分:GDNF/RET通路促进肠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是以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伴排便频率和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但目前尚无特征性病理生理和生化改变。大量研究表明,内脏高敏感性是导致腹痛的主要基础,但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第一部分发现,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IBS患者结肠粘膜中显著增加,GDNF及其共受体RET在结肠上皮中定位于EC细胞,GDNF与EC细胞数目呈正相关。EC细胞作为一种终末分化的细胞,无法分化复制,因此我们推测EC数目的增加来自于肠干细胞(Intestinalstemcell,ISC)增殖活化以及ISC向EC细胞的分化比例增多,这成为本研究第二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EC作为肠道微环境的“化学感受器”,检测肠腔中的多种化学分子,并且作出反应。IBS-D病人的结肠粘膜5-HT含量增多,推测5-HT释放量增加,结合表达5-HT受体的粘膜下或肌间神经丛,在胃肠道运动、内脏高敏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上采用5-HT3受体抑制剂和5-HT4受体抑制剂治疗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然而心血管副作多,因此探讨ISC向EC转化的具体生理病理机制可以为新的靶点药物提供理论基础。GDNF属于GDNF家族,在肠道主要由肠胶质细胞分泌。RET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GFR/RET/GDNF复合物使RET胞内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进一步活化下游信号通路。GDNF/RET不仅参与神经细胞的生长修复和神经前体的生长,还参与输尿管芽的形成和精原干细胞的分化。在胰腺,GDNF可以促进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最新研究表明,在RET表达在小鼠和果蝇的肠道EC细胞中,体外RET突变的小鼠小肠类器官出芽率明显降低。GDNF/RET序列保守且参与多种器官的干细胞增殖分化调节,我们猜想GDNF/RET是否调节ISC增殖分化,并最终导致EC细胞数目变化?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内容进行研究:1.建立内脏高敏感小鼠模型,给予造模RET抑制剂灌胃以确定GDNF是通过RET受体而不是其他受体发挥作用,检测EC细胞数量和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指标。2.野生型小鼠给予GDNF刺激,检测内脏高敏感情况,EC细胞数目以及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通路。3.体外肠道类器官培养,给予GDNF和RET抑制剂孵育,检测5-HT分泌情况,以及干细胞Wnt通路情况和EC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研究方法:(1)本研究采取急性束缚应激(Wrap restraint stress,WRS)模型,WRS是一种无溃疡性结肠高敏感模型。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后,给予RET抑制剂灌胃。另外野生型小鼠给予GDNF腹腔注射,记录AWR评分(2)qPCR方法检测结肠Axin2、Lgr5、Sox9、Cd44、Ngn3、Tph1和GDNF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以上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3)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结肠EC数量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分析小鼠结肠干细胞增殖水平。(4)体外培养小鼠小肠和结肠类器官,分别给予GDNF和GDNF+RET抑制剂处理,分析表面积和出芽率。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类器官上清中5-HT的表达水平。qPCR检测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指标。结果:(1)GDNF/RET激活增强小鼠内脏敏感性WRS小鼠内脏敏感性显著提高,在RET抑制剂灌胃后,内脏敏感性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小鼠;GDNF腹腔注射的正常小鼠内脏敏感性显著升高,表型与WRS相似。结果提示GDNF激活RET受体在体内可增加小鼠的内脏敏感性。(2)GDNF/RET激活增加小鼠结肠EC细胞数目WRS处理后,小鼠结肠的EC细胞数目显著增多。给予WRS小鼠RET抑制剂灌胃后,小鼠结肠的EC细胞数目将低至正常水平。正常小鼠接受GDNF腹腔注射处理后,结肠粘膜EC细胞数目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显著增多。(3)体内实验中GDFN/RET对小鼠干细胞转录水平的影响qPCR结果显示,WRS小鼠和GDNF腹腔注射的正常小鼠结肠Axin2、Lgr5、Sox9、Cd44、Ngn3、Tph1和GDNF指标均显著升高,RET抑制剂灌胃后可中和其作用,提示GDNF/RET可促进结肠干细胞的增殖分化。(4)体内实验中GDNF/RET对小鼠肠干细胞蛋白水平的影响。WRS小鼠结肠GD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RET抑制剂可降低GDNF含量。WRS小鼠结肠粘膜的NGN3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ET抑制剂也可抑制此效应。WRS小鼠结肠粘膜的LGR5、TPH1、β-catenin和RET的表达均有升高,然而升高不显著。GDNF腹腔注射小鼠结肠粘膜中,RET受体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β-catenin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Ngn3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0.05)。虽然LGR5和TPH1表达量也有升高,但是均不显著。免疫荧光结果显示,WRS和GDNF处理均可增强结肠上皮β-catenin的表达,RET抑制剂可降低WRS的效应。(5)GDNF-RET对肠类器官的影响100nmol/LGDNF孵育后,小肠和结肠类器官的面积和出芽率显著提高,RET抑制剂预孵育之后拮抗了 GDNF的作用。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GDNF体外刺激小鼠小肠和结肠类器官导致β-catenin表达增强。RET抑制剂预孵育的小肠和结肠类器官荧光信号明显减弱。(6)GDNF/RET促进结肠类器官的干细胞成熟不同浓度的GDNF(50nmol/L,100nmol/L和200nmol/L)和RET抑制剂对类器官刺激后,小肠类器官上清中5-HT变化无统计学差异。100nmol/L GDNF可显著增高结肠类器官5-HT水平,然而50nmol/L和200nmol/L GDNF对结肠类器官分泌的5-HT水平无显著差异。RET抑制剂预孵育结肠类器官1小时后,再次给予100nmol/LGDNF,5-HT浓度较无RET抑制剂预刺激显著减低。q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GDNF处理对小肠类器官的Tph1、Ngn3和NeuroD表达无显著差异,但100nmol/LGDNF可以增加Axin2、Lgr5、Sox9的表达,RET抑制剂可拮抗GDNF对以上基因的增加。与小肠不同的是,100nmol/LGDNF可显著提高结肠类器官中Tph1、Ngn3、NeuroD、Axin2、Lgr5和Sox9的表达,RET抑制剂可拮抗以上效应。结论:(1)WRS小鼠结肠组织GDNF/RET表达明显升高,结肠粘膜EC细胞数目显著增加,ISC增殖增多,向EC细胞分化的通路表达升高,RET抑制剂可拮抗以上表型,降低小鼠内脏高敏感。(2)GDNF腹腔注射小鼠结肠粘膜EC细胞数目显著增多,ISC成熟增加,ISC向EC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表达上调,进而导致内脏高敏感。(3)在体外,GDNF可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结肠类器官分泌5-HT水平,GDNF刺激小肠类器官后,其上清中5-HT表达无显著差异。(4)GDNF/RET可促进类器官的生长成熟,并促进结肠类器官干细胞向EC细胞分化。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死亡率的第2位,每年造成全球约180万的新发病例及88万的死亡病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生率的10.2%,死亡率的9.2%[1]。根据最新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5位,其中年新发病例37.6万,年死亡病例19.1万[2]。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采用的是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
研究背景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目前的各种治疗办法只能缓解病人的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对膀胱储尿、排尿的功能进行改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病情的进展多数患儿会出现膀胱纤维化的病理改变,膀胱容量明显减小,顺应性降低,出现显著小梁化改变,正常的膀胱壁组织被异常增生的结缔组织的浸润取代,最终形成一个小容积、高压力的囊袋,导致膀胱失去正常功能。因而研
研究背景与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最初表现为近记忆力下降,随疾病进展认知功能出现全面衰退,最终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痴呆患者,AD约占痴呆总数的2/3,成为我国第五大死因。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患病形势严峻,是全人类亟需解决的健康难题。该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但如果尽早进行干预治疗,能一定程度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科学家们一
[研究背景]卵巢组织冷冻和自体移植是目前保存幸存癌症患者生育力最理想的方式。延续了卵巢的内分泌及生殖功能。全球已有数百例移植手术,通过该技术获得活产数超过160例,且移植后60%左右患者在三个月内恢复内分泌功能。目前均采用卵巢组织皮质移植,属于无血管吻合的移植。因此,移植初期面临新生血管建立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持续数日的缺血最可能引起深度和不可逆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这段时间内,约有60-70%的
[研究背景]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典型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上皮下基底膜外侧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有基底膜增厚。约75%的患者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目前发现的靶抗原包括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和、1 型血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一直以来都是神经外科治疗重点及难点。血肿形成后可出现占位效应,直接损伤脑组织,并造成血肿周边的脑组织缺血;于此同时,血肿凝结及液化分解的过程可产生很多有害物质,如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凝血酶、血浆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引起继发性脑损伤。外科手术治疗可清除脑部血肿,减轻其因血肿所引起的占位效应以及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肥胖的患病率均日趋攀升,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难题。OP和肥胖均为代谢性紊乱疾病,且研究发现两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既往有观点认为,肥胖导致的体重增加能够防止骨质丢失和OP的发生,对骨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证实,高脂摄入能导致骨强度降低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特点是子宫内膜样组织在子宫腔外种植,是雌激素依赖的具有恶性肿瘤行为的炎症性疾病,是造成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0%-15%。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在其发生和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经典的雌激素基因组效应外,还有快速的非基因组信号效应,后者由一种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
研究背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定义为妊娠20周后新发的高血压和终末器官损害,包括蛋白尿,与相当大的母婴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关。PE发病原因多样,病理过程复杂,至今对其详细的发病机制仍不明晰。研究认为慢性子宫胎盘缺血,滋养细胞凋亡和坏死增多等可能诱发或参与PE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PE时会出现滋养细胞的非正常分化、侵袭能力低下、凋亡过度等现象,导致子宫
研究背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在人体的正常发育、分化和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糖脂代谢和能量稳态的重要调节因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内分泌系统的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是各种因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生理效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于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素缺乏症是指血清甲状腺素总量(TT4)过低,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负反馈导致促甲状腺素(Thy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