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性与质粒编码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ng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感染中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该菌引起感染的主要药物。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β-内酰胺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质粒介导产生的β-内酰胺酶在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在同种甚至不同种细菌之间迅速传播。质粒可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如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编码基因等,携带这些酶的细菌常呈多重耐药趋势,这类细菌极易在医院感染中引起暴发流行,因此,准确检测β-内酰胺酶及其发生,明确多重耐药菌产生机制,是指导抗感染治疗和防止多重耐药菌播散的关键。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表型及质粒型β-内酰胺酶基因,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为制定临床抗感染的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方法:从哈尔滨地区连续收集非重复的肺炎克雷伯菌231株,经药敏初筛和酶表型确认试验确定产β-内酰胺酶菌株;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的ESBLs、AmpC酶和MBLs基因分布;质粒消除试验进行耐药基因定位;进一步用药物敏感性试验(MIC、纸片法)确定产酶菌的耐药表型,分析产酶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关系。 结果: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175株耐三种以上抗生素,为多重耐药菌,占分离菌的75.8%(175/23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52.4%(121/231),其中bla<,TEM>、bla<,SHV>和bla<,CTX>基因的分别占49.6%、41.3%和33.8%。共检测出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26株,占11.3%(26/231),其中ACT型、DHA型、CIT型分别占产AmpC酶菌的50%、30.7%和19.2%,同时产DHA和ACT型菌占19.2%。产MBLs肺炎克雷伯菌27株,占分离菌株的11.7%(27/231),全部为VIM型。产三种β-内酰胺酶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其中ESBLs阳性株对一代、二代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在65%以上。产AmpC酶菌对头孢西丁显著耐药,耐药率为96.2%,产MBLs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于产其它两型酶菌株,为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质粒消除实验证实大多数产酶菌耐药基因位于质粒上。 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75.8%为多重耐药菌,对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显著;多重耐药菌形成的主要机制为产ESBLs、AmpC酶和MBLs,其中ESBLs的分离率最高,是主要耐药机制,同时检测出一定比例的产AmpC酶菌株和产MBLs菌株。产AmpC酶菌主要由质粒介导,对头孢西丁高度耐药。产MBLs菌耐药基因也以质粒介导为主,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显著降低。
其他文献
94年以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在形成系列台(人民台、经济台、文艺台、教育台)格局之后,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实施“精品工程”的要求,各系列台以新的格局、新的节目、新的面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的特长运动项目之一,备受广大学生喜爱,现今,羽毛球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急需进行.在这一背景下,高校需进一步加
背景:皮肤组织工程的出现,为各类皮肤缺损进行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其中,种子细胞的研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进行细胞移
由冶金部地质总局主持召开的“全国锰矿地质工作规划座谈会”,于5月13—17日在昆明地质调查所召开。出席会议代表除冶金部有关勘查局、地调所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专家外,还邀请
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循环训练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训练方法,而且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训练方法.采用这种训练方法来进行训练,在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丰富训练内容以及提升训练
“八五”冶金矿山的奋斗目标、重点工作和今年的工作安排,徐大铨副部长在报告中作了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在这里,我想再强调几点。 1.认真落实冶金矿山“八五”
一种高性价比的视音频切换器333000江西景德镇铁路有线台周正华铁路有线台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视音频切换器。最早是将几台录象机串接。使用时,觉得非常不方便,另外信号衰减严重。尤其是
在足球训练中,协调性训练是基本的训练内容.在本文中,主要是分析了在足球青训中,协调性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提高协调性的对策,旨在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他们
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HIV-1具有高度变异性,其侵入
目的: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mouse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mSSCs),并通过全反式视黄酸(ATRA, all-trans retinoic acid)进行诱导分化,观察小鼠精原干细胞在诱导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