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储君制度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君制度是中国专制主义皇权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君主专制政体和维护皇权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不可或缺的内容。汉代是中国储君制度的重要形成时期,为后世王朝储君制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本文以汉代不同历史时期储君制度的演变为线索,通过对汉代立储制度、储君的礼仪制度、东宫职官制度、储君的教育制度的论述,动态展示了汉代储君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反映了汉代储君制度的面貌。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汉代的立储制度。汉代实施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征的立储制度,但嫡长子继承制并不是汉代首创,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此后,嫡长子继承制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观念,并且秦朝还有明确的律法规定。这就为汉代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征的立储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客观条件和社会基础。嫡长子继承制被确立为汉代立储制度的基本原则,离不开一定的理论依据作支撑,而《春秋公羊传》倡导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王位继承思想,就为之提供了所需要的理论依据。就嫡长子继承制的基本精神而言,就是根据诸子母亲身份的贵贱、高低以及诸子的长幼,将王位继承资格压缩在一人身上,保障王权在一家一姓内稳定传承。汉代以嫡长继承制为特征的立储制度在具体实行中,虽然嫡长子作为储君的权利基本得到保障,但由于受到皇帝、皇后无子以及外戚专权等因素的影响,嫡长子继承制的整体实施效果并不好。而且嫡长子继承制本身也存在着不足,为此汉代制定了一系列补充性措施。首先是在皇后无子嗣的情况下,按照“先贵后长,先长后幼”的顺序立庶皇子为储君。其次是在皇帝无子嗣的情况下,按照血缘亲疏、伦理关系、个人才德等标准,从诸侯(王)中选立储君,即宗藩入继。这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皇位继承体系。本章还对汉代的废储事件进行了考察。废储虽然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很难将其制度化,但它往往又是册立新储君的重要原因。就两汉储君被废的原因或理由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因母失宠被废,因无德才被废,因外戚、宦官陷害被废三类,但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各种政治势力争夺和控制国家最高权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可以说,废储也是以人治为主的专制主义皇权政治的必然产物。第二章探讨了汉代储君的各项礼仪问题,包括立储礼仪、储君冠礼、储君服丧礼仪、储君朝请礼仪、储君社交规范、储君卤簿礼仪诸多方面的内容。立储礼仪可分为“拜皇太子之仪”和皇太子“谒庙”两个部分。笔者通过对“拜皇太子之仪”涉及到的册拜步骤和册拜活动中的人员、站位、册封、授玺绶、称臣、赦免、赏赐等诸多问题的考察和论述,展示了汉代拜皇太子之仪的基本面貌。储君在册拜大典结束后还要谒庙,以告知祖先。皇太子谒庙时,一般由太子门大夫和太子洗马陪同,而谒庙又是一项非常严肃庄重的事情,对谒庙的人员、服饰、时间、流程、演奏的乐舞都有明确的规定。储君冠礼部分涉及到举行储君冠礼的意义、时间和年龄等内容。通过考证可知,汉代储君一般是在“春正月”举行冠礼,但由于储君冠礼往往与政治需要相关联,所以储君举行冠礼的年龄并无固定标准,而且举行冠礼后还要进行各种赏赐,以示普天同庆。皇帝驾崩谓之大丧。储君在大丧中,一方面要按照丧礼规定,尽到为人子、为人后的义务;另一方面还要在大丧中继承国家最高权力,完成由储君到皇帝的身份转变。这就涉及到储君的服丧礼仪和即天子位、即皇帝位礼仪等问题,笔者对此做了专门的考证和论述。储君朝请礼也是储君礼仪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孝”的一种体现。按照汉制:储君五日一朝,由太子太傅、太子少傅陪同前往,非朝日则使仆、中允每天代替储君向皇帝、皇后请安、汇报。储君既是国家最高权力的继承者,又是对君主的皇位最有条件的威胁者,所以君主一方面要培养储君成为合格的帝王接班人,同时又要将储君权力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以慎防其端。而“储君无外交之义”就是其中一项重要规定,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门探讨。认为所谓“储君无外交之义”,是指储君不得与诸侯王、宾客、朝臣“私通”,以此限制储君行为,防范储君僭越,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手段。而在礼仪制度和皇帝允许的范围内,储君又是可以与藩王、宾客、朝臣交往的,甚至皇帝还将此视为一种培养储君能力的有效途径。储君卤簿是储君身份、地位和权势的象征。笔者从储君卤簿组织结构,储君在卤薄中乘坐的车辆,储君卤薄出行规范三个方面考证了汉代储君卤簿礼仪,阐明了储君卤薄礼仪所反映的汉代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汉代的东宫职官制度。首先是从整体上考察了汉代东宫职官体系的构成及其演变情况。汉代东宫职官制度是在先秦师傅保制度上形成的,同时又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了重新构建,增设了许多职官,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东宫职官制度。但两汉的东宫职官制度并不完全相同,西汉的东宫职官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由太子二傅和太子詹事统领,二者之间相互独立、互不统属。东汉对东宫职官体系进行了改革,省掉了太子詹事,而太子太傅只负责辅导太子,不领官属,东宫官属皆归太子少傅统领,并且在此基础上仿照朝廷九卿重新整合了东宫职官体系。其次是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论述了汉代太子二傅、太子詹事、千石及千石以下东宫属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选拔标准、职责、秩级、地位和隶属关系。太子太傅、太子少傅是汉代东宫体系中的重要职官,肩负着储君的教谕、培养、辅翼职责。但两汉不同时期,太子二傅的选拔标准、地位、秩级和职掌却不完全相同,反映出统治者乃至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太子詹事也是西汉重要的东宫职官,秩级为二千石,与太子二傅相同。但随着东汉东宫职官体系改革,太子詹事被省除。太子詹事有三项职能:一是负责东宫的保卫、监察职责;二是负责东宫的日常供给和财政管理;三是统领部分东宫属官。东宫千石属官有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号称太子三卿,西汉皆属太子詹事,东汉皆属太子少傅。千石以下东宫属官中,太子门大夫、太子庶子、太子中庶子、太子舍人、太子洗马在西汉时期皆属太子二傅,太子卫率、太子厩长在西汉时期皆属太子詹事。东汉时期,这些千石以下属官除太子门大夫被省除外,其余皆属太子少傅,而且这些属官的秩级除太子卫率由比千石降为四百石之外,其余皆无变化,职责变化也都不大。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汉代储君的教育问题,包括师资力量配置、教育内容设置、教育方法运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储君的教育是关乎政局安定、国祚长久的大事,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帝王培养工程。为将储君培养成为合格的帝王接班人,顺利继承大统,刘邦立国之初就参照先秦师傅保制度,重新构建了以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为主体的储君教育体系,全面负责储君的教谕、培养工作。但储君的教育仅仅依靠太子二傅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还让很多其他职官参与到储君的教育、培养中来,成为教育储君的兼职教员。这些兼职教员没有太子二傅之名,却有太子师傅之实。为此笔者专门论述了这些兼职教员的选任和地位问题。在选任教授储君文化知识的兼职教员时,朝廷以“必于天下英俊”为标准,但这些兼职教员的身份、地位差异很大,也无固定的官秩规定,相较于太子二傅的选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除了这些博闻通经者之外,还有一部分职官,虽然不教授储君文化知识,却兼任储君的辅导工作。这一部分人员选任较为简单,他们主要是由皇帝信任的外戚、宠臣担任。这些以他官兼任的太子之“师”,在储君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虽然不能像太子太傅一样见太子不称臣,但同样备受皇帝和太子尊重,在升迁、赏赐和荣誉等诸多方面皆非普通官员可以比拟。除了这些兼职职官外,皇帝也在以各种形式对储君进行教育,教授储君为君之道,培养储君执政能力。这样围绕着储君的教育和培养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师资队伍。汉代储君接受的教育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会根据统治需要调整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西汉初年由于“黄老”之学是国家统治学说,所以储君接受的正统教育内容也是“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儒学代替“黄老”之学成为国家统治学说,自是以后“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也就成为储君接受的正统教育内容。除了经学教育,储君还必须接受以识人、用人、御下为目的帝王之术的教育和以培养孝道、德行为目的的道德教育,以达到将储君培养成为学识渊博、品行高尚、执政能力强的合格帝王接班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同为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在诸多方面存在异同,本文拟从两者的创世篇入手,在英雄形象、神格、婚配生子观等几个方面简要比较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间的异同之处,
为明确玉米和甘蔗间作对亚洲玉米螟产卵行为的影响,在尼龙网室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在玉米和甘蔗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卵时间、产卵部位及产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亚
本文在对国内外品牌价值理论与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利益相关者为视角的商业银行品牌价值评估的观点,并构建相应评估体系。选取在我国沪深上市的16
二十一世纪经济飞速发展,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已经开始悄悄地走进
整体史视野中的历史人类学与"人类学的历史学化"过程中的人类学整体观,对历史本体和历史实践的主体性等问题,有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反思。历史人类学并不否认对人类学学科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是:他们的数学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世界交流程度的加深,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我国旅游业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加上我国自身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
裁判要旨$$   债务人经债权人同意将合同的义务全部转移给第三人的,第三人即取得了债务人的法律地位,应按合同约定承担义务;而原债务人不再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案情$$
报纸
在莫言的《酒国》这个世界中,人类的各种欲望都被无限放大和异化。人类的感官世界发生了彻底的颠覆与新生。人们妄图通过虚妄的献祭来回溯已死的仪式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