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中的隐性知识分子话语——以《红日》、《红岩》、《红旗谱》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115296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十七年”中知识分子处于受压抑的状态。执政阶层不能完全信任知识分子,一直强调对知识分子进行“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面对残酷的政治威权的压力,在公开场合也表现出“顺从”和“迎合”。这一切当然都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但是,文学作品中关于知识分子的表述又存在着与主流政治文化规范“差异”和“偏离”之处,我们不妨将这种差异和偏离看作是一种隐性的知识分子话语。历史情景总是非常复杂的,常常存在着一些时代主潮所无法彻底覆盖的角落,发现、命名、理解这些“异质性”的角落,还原历史的复数性、复杂性、暧昧性,正是本论文写作的宗旨。  本文从分析具体文本中的知识分子话语入手,试图探究“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话语的多样存在状态,指出“十七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未必都是被压抑的形象,而是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暧昧性和复杂性。论文的主要结构与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对论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如“知识分子”、“隐性知识分子话语”、“红色经典”等进行界定和阐释,论证本文论域设置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其次,简要说明论文的研究背景,介绍论文选题和研究动机。再次,对涉及本论题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相应介绍,并评述其中可以超越之处。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指出论文可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部分为正文,由三章组成。  第一章,通过简要梳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经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十七年”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在得出党重视知识分子问题的结论的同时,指出中共对知识分子的定位由“团结”渐趋向“教育”、“改造”。此外,本章还重点分析了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并将其概括为两个方面:当毛泽东以社会经济地位为标准,将知识分子划为劳动者的范畴时,“尊重”和“团结”知识分子便成为他主导性的知识分子观。反之,当毛泽东以世界观为标准,将知识分子划为资产阶级的范畴时,“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便成为他主导性的知识分子观。前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占主导地位,后者在“十七年”时期占主导地位。从而确定了“十七年”政治文化生活领域知识分子的主导性生存语境: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遭到忽视和贬低,被视为“教育”和“改造”的对象,整体上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第二章,梳理文艺界领导人(郭沫若、周扬、丁玲)的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谈话和公开讲演,以及相关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谈,分析主流政治话语对知识分子定位以及知识分子自身对此的接受和消化,同时阐释这种接受与消化背后的复杂原因:有对强大残酷政治权力的屈从,也有源于对新中国所取得成就的信服而导致的对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拥护,还有某种程度上从众性的自发的认同。此外,结合文艺创作活动的特殊性和作家的生平经历,分析作品中存在偏离“规范”的隐性知识分子话语的可能性。  第三章,以《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红旗谱》(梁斌)三部小说为主要讨论对象,对其中关于知识分子的叙述进行细读分析,透过文学作品表层所体现的“灰色”知识分子形象和其受压抑的生存状态,找寻蕴含其中的“隐性知识分子话语”(尊重知识、知识分子趣味、正面知识分子形象等)。同时聚焦《红日》、《红岩》、《红旗谱》里面的“工农兵”形象,分析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知识分子的影子,进一步充实“隐性知识分子话语”成分,并分析“隐性知识分子话语”存在的原因和意义。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对全文的论述进行总结,概括“红色经典”中有关知识分子的话语与主流政治对知识分子定位之间的差异和偏离,指出“十七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未必都是被压抑的形象,而是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暧昧性和复杂性。
其他文献
非虚构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兴盛一时,虽然在70、80年代趋于平静,但其作为体裁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新闻与小说的混合产物,非虚构小说以其对真实美的追
学位
自北朝以来,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因其不平凡的经历受到了历朝历代文人的广泛关注,他们或作诗撰文,或改编敷演,采用多种文艺形式对木兰故事予以叙述、咏唱或阐释,使得该故
据报载,目前,北京市区内的39个路口的红绿灯已经安装了新型手动遥控适配装置,值勤交警只需在距离红绿灯 100米的范围内,轻轻地按下手中遥控器的相关铵钮,就可以及时调整红绿
分析了相量量测装置的量测误差情况,指出了相量量测参与状态估计计算的必要性.在完全使用相量量测的情况下,给出了基于直角坐标系的实数形式的电力系统线性量测方程和相应的
光影是西方绘画中一项重要的元素,但是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光影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直到20世纪初,伴随着中西两种绘画的融合,才逐渐出现在中国
阅读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联系课本、教师和学生的桥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基础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作协历次作代会中较为重要一次,这次会上首次提出了“创作自由”的口号,并破天荒的采用直选的方式选举理事会成员,因而也一直存在着很大的
殖民地与帝国双重边缘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多丽丝莱辛的边缘身份,使她的小说创作也呈现出鲜明的边缘化特点。她的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人物繁多,聚焦于当代现实生活,围绕种族矛盾冲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会通中西哲学的最富成就者,推动了儒学的创造性转化,被誉为“文化意识宇宙中的巨人”。以感通理论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不仅是他在思想史上最大的理论贡献,并且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