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东北地区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 : 55次 | 上传用户:qweewq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正经历了非常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过去城镇化的道路上,我国城镇化取得了不朽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中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也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基于此,论文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运用区域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其他相关理论,深入探讨了城镇化质量的内涵与特征,对比分析了传统城镇化实践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归纳和梳理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和我国城镇化道路上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论文以东北地区为例,从社会、经济、空间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评价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东北地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与评价,分析其存在的差距,并对东北地区的城镇化质量划分地域层级,分析城镇化质量的层级特征与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针对东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调控策略,以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为东北地区各级政府正确认识城镇发展品质,准确定位城市走向,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全文共分八个章节: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一章城镇化的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该部分辨析了城镇化与城市化的相关概念。论述了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与联系,对城镇化质量的概念重新界定。同时阐述了区域经济地理学条件论、经济地域运动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城市发展阶段理论、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城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论述了城镇化价值取向提出的意义,从过程与结果、速度与质量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启示,提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第三章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该部分主要回顾了古代、近代、建国以后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不同时期东北地区城市发展的类型、特征,最后阐述了目前东北地区城镇化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东北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与评价。该部分从社会、经济和空间三个方面构建城镇化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区域和全国两个层面对东北地区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按着相关评价标准,对东北地区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东北地区城镇化质量层级划分和形成机理。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城市化发展质量划分为四个层级,即核心城市区、周边城市区、外围城市区、边缘城市区。分析每个层级的具体特征,并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分析层级产生的动力体系和形成机理。第六章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调控与对策。建立城镇化进程中的调控体系,对东北地区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进而提出促进东北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调控路径与对策。论文结论部分对全文做了总结,主要阐述了结论、存在的不足、创新之处和研究的几点启示。
其他文献
代孕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立法不应持回避态度。立足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法律应适当的赋予其合法席位。本文旨在研究代孕的现有问题,全面阐述代孕合法化的理论基础。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应税所得作为课征对象的税种。自从1799年英国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经过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国际各国普遍开征的税种
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原因,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医院无法承担这么多晚期癌症患者的医疗以及照顾服务,流行于国外的宁养服务在中国发展起来。家居
截止2009年底,我国已经成为汽车年销售量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家,蓬勃的汽车行业和萎靡的自主品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时至今日依然有人认为,对于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来讲,不应该关注品牌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深入,我国社会组织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大批社会组织的涌现和成立,并快速地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逐渐激烈的社会矛盾,承担了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减轻了政
对学科研究结构与趋势的分析一直是情报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情报学学科的结构如何?发展趋势怎样?这些关系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一直为业界人士所孜孜探究,但却未能很好
传统高分子材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其对石化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污染已引起人类的广泛关注。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原材料在化学工业已变得越来越感兴趣,在未来的
为了探讨锆石的Ti 温度计对于低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的适用性,我们利用) 版本温度计对北祁连和西天山四个典型低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温度计算。结合其他地区高压/
<正> 近年来,由于“精细化学”和人工器官的迅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用高分子作为一门新兴的材料科学,对发展医学、探索生命的起源方面起着
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本土型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本土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提出培养本土型人才的对策,即要通过转化人才培养观念、加强人才激